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4-01-08 20: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纲要》还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以卫星、电视、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远程教育,特别是以广播、电视、卫星、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倒了大学的墙壁,将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标志紧密联系起来,进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生活,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动力。
不难看出,现代远程教育为人类社会的大工业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血液和知识资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育方式由于手段灵活多样,不断跟踪现代科技成果,迅速将具有应用前景的尖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青睐。然而,在我国,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现代远程教育尚未实现真正的普及。因此,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是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条件。现代远程教育的高度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参与者越来越多,终身教育体系由可能变为肯定。
纵观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英国、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国家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79年(中央电大成立于1979年2月,可以说是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步)。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然而,毕竟,现代远程教育仍然是一件新事物,它仍然有一些缺陷,我们需要找到规则,解决矛盾。纵观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和本学习中心的管理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我们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了解不多,缺乏管理经验;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差;学校缺乏综合教学计划和各种媒体的综合设计,教材、课件等资源缺乏针对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校难以提供大量动态的学习指导;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较差,学生难以享受现代丰富的远程资源,试点学校与学生的联系脱节。在这方面,试点学校无法比拟,校外学习中心应运而生。所谓校外学习中心,是指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在校外设立的集招生、教学指导、考点于一体的教学机构。它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场所、硬件设施和教师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试点学校的延伸,也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可见,校外学习中心不仅是试点学校与学生关系的纽带,也是促进和保障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校外学习中心的积极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就不可能真正普及。
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模式的研究,有利于维护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探索和总结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规范校外学习中心的行为,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促进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模式建设
虽然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校外学习中心,但不同的国情很难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模式是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重点是分析主要矛盾,了解基本特征,合理分类。一方面,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管理模式”掌握了管理过程的主要特点,简要总结了管理过程的组织模式,为他人提供实际选择;另一方面,全面总结管理实践经验,可以获得个别管理模式,丰富管理理论。我们构建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主”、“三执行”五个字来表达。所谓“三主”,是指独立、主动、主人。在教学中,校外学习中心可以独立采用教学形式,独立安排教学时间,独立聘请教师;在招生方面,校外学习中心应主动向社会进行调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专业),主动向试点学校申请专业?――需要什么专业(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从观念上讲,校外学习中心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做主人之事,负主人之责。所谓“三执行”,是指:一是实施试点学校的教学计划,二是实施试点学校的收费标准,三是实施试点学校的相关招生考试制度。
模式多样,管理模式多样。关键是要善于提取特征,理解过程,适当分类。系统科学的总体原理告诉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最佳策略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公式。从实践出发,通过总结、总结、综合,提出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分析、比较、总结等手段,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在招生、教学、考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找出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模式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原则。是指在评价中,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地推断或掺杂个人感情。二是一致性原则。是指在评价中必须使用一致的标准(效率标准、责任标准、质量标准等)。).第三,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评价标准中不应过分突出某一项目,在评价过程中不应偏袒。第四,目的性原则。是指评价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第五,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