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和历史审视

时间:2024-05-29 23:2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和历史审视
 
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在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组成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内容很多。本文着重选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补贴制度等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重大的制度环境。通过追溯其历史轨迹,研究其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考虑。
 
(一)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是指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2]。它包括办学制度、行政制度和学校领导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社会主义转型基本完成,“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复苏和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初中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要,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由中央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3]这种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适应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内环境和基本任务,促进了特定时期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为现代建设工作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从1949年的1171所发展到1952年的1710所,学生从1949年的228 1952年,845人增加到635 到1952年,全国有22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5万人[4]。此后,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提出了发布各项建设工作的权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因此,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下放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意见》、《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等政策文件。政策文件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1986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会议提出:“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管理体系,促进地方协调,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使学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完善统筹规划、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省政府教育统筹规划。这种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了管理模式,明确了权责主体。既方便地方管理,又能调动权责主体的主动性;它不仅加强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而且加强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全面管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职业教育招生制度
 
鉴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缺乏技术技能人才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不乐观,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全国高中、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统一招生指示,指示:“省(市)统一招生,省(市)建立统一招生委员会,统一计划指导省(市)招生工作。此后,中等职业教育统一招生政策开始实施,有效保障了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化迈进,教育也不例外。过去,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局面被打破,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毕业生自主择业、学生缴费上学的制度开始实施。此外,此时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许多因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急剧下降。鉴于此,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应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技能型人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自主权,招生方法形式多样,提前招生、推荐招生、注册、独立招生、集中招生、多次招生、春秋招生等制度和方法相继发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有效地扭转了中等学校招生难的局面。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868.52万人,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在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背景下,建立了各种招生制度,减少招生难的问题。从早期统一报名高考,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录取,到允许“三校学生”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参加高职入学考试,解决学生问题。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问题日益严重。为缓解生源压力,从2003年开始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到2011年,单独招生学校的范围将扩大到200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有效引导高中毕业生合理分流高职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1年,江苏省首次启动高职院校注册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权利选择学生,特别是对私立大学的招生。总之,中职招生机制和多元化的高职招生制度在特定时期对缓解职业院校生源压力起着重要作用。
 
(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
 
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资助制度主要是指中职资助制度。中等职业资助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人民助学金制度阶段、奖学金制度阶段和政府主导的中等职业资助制度阶段。目前,我国中等职业资助制度正处于政府主导的中等职业资助制度发展和完善阶段。2007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在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份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的配套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正式纳入国家资助制度。2008年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农村高中教育普及,重点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建设,逐步免费实施”。自2009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入学政策。不难看出,这种补贴制度比过去的人民补贴制度、奖学金制度覆盖面更广,补贴目标群体更大,其中一个更明显的特点是由政府主导。从表面上看,资助目标是帮助家庭贫困的全日制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事实上,补贴政策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高校扩招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快速增长,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收费,中等职业教育从繁荣到衰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目标,除了不断降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标准和条件外,我国还实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助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制度。目前,这两项政策是我国职业教育行业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制度突破和制度创新,是现阶段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目标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