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坚持理论导向,把握教育导向

时间:2024-06-29 23: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少数民族地区是民族问题的敏感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族关系的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的关键时期。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对维护各民族团结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地区自治制度,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目前,加强青年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迫切需要。作者认为,加强民族地区青年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理论导向,把握教育导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并根据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加强民族地区青年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为指导,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广大青少年灌输民族理论知识,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是如何团结奋斗的。从而加强青少年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五个认同”教育,使“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三个不可分割”思想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不断巩固和提高青少年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意识,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正义内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精神追求,外化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对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代青少年思想变化迅速,个体意识强,文化和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吸引力、影响力和说服力。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努力探索当代青少年喜爱和接受的新方法。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移动通信等新媒体和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有针对性、高效率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教育内容上,除了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外,还要更贴近现实和现实问题、除了“五个认同”和“三个不可分割”思想的宣传教育外,还应增加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为了培养其国家和公民意识,在面对复杂社会和处理民族问题时,树立青少年的高度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