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教育和人文精神

时间:2024-06-28 23:5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中国传统教育和人文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传统的广义教育特别重视“人文精神”。中国的任何学术思想都以教育哲学为最高核心;任何学者都是教育家。特别是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学者提倡的教育思想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教育、政治体育教育和个人教育。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文化教育”创造了中国社会的“绅士”教育。“学者”是指受教育者,“绅士”是指从教育培养中完成的理想道德人格。
 
这种教育蕴含着宗教精神。这种宗教精神与西方宗教精神有本质区别。儒家不提倡教人“出生”,而是教人在这一生中做圣贤,是道德、人格、文化的。“人人都能为尧舜”,是中国儒家传统教育精神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信念。不同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时也有成功,也有失败。然而,儒家的教育理论提出了道德人格的尊严,使每个人都能感到平等,自由地获得成功和满足。西方社会最受尊敬的是神父。中国最受尊敬的是“先生”,即“老师”。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神父的背后是上帝,孔子的背后是中国人所谓的“道”。因此,俗话说:“尊师重道。“道”常寄托在“师”身上,体现在老师的“立德育人”身上。西方人的“道”寄托在神父身上,来自上帝的信仰。在儒家思想中,“道”的地位高于一切。因此,从“道”看世界,一切都是平等的。即使高贵如皇帝,也要尊师重道。在孔子庙里,皇帝与百姓平等。因此,儒家教育的精神和效用确实可以与西方宗教教育相媲美。中国不像西方宗教,如果不注重传统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很容易进入极权政治,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自古以来,政治代表“法统”,教育代表“道统”道统的地位高于法统。政府官员需要遵守法制,士君子宣扬道制。“士”是从儒家精神中培养出来的。汉高祖统一中国,路经山东,首先到曲阜拜访孔子庙。东汉时期,刘匚?太子时,张辅为太傅。后来即位为汉章帝,巡猎泰山,当时张辅为东郡太守。皇帝到了,太守自当迎接。汉章帝说:“今天我们见面,应该先行师弟子之礼。于是张辅上坐,皇帝下坐,执书请教。然后改行君臣之礼,帝上坐,太守见,报政事。这是代表法统尊严的皇帝,也需要表现出低于代表道统的师的地位。也就是说,皇帝要做人,也要讲道德,也要尊重人格尊严,也要尊师重道。宋代,佛教思想失去了领导地位,儒家“士君子”精神再次成为主导地位。在当时教育的影响下,中国人不再想“成佛”,而是想做“圣贤”。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范仲淹,秀才时期,他已以天下为己任。他曾扬言:“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这充分体现了“士君子”的传道精神,即道德人格的真正尊严。中国教育的“道”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世界,甚至为了后世。它是一种“人文精神”,首先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具有“宗教精神”的特点。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最高意义。当时,王安石名满天下,宋朝皇帝请他教书。王安石要求自己坐着说话,皇帝立听。人们问,对说:“我坐着说话,皇帝立而听,我要皇帝尊重我个人,是要皇帝尊重我所说的‘道’。“师”代表道,所以要“重道”,必须“尊师”。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争取“道统”应该高于“法统”的传统思想。
 
结语
 
在任何社会教育中,都必须有一些“共同尊重”的对象,这是教育的最高精神。否则,在银行工作的人只尊重银行行长,在医院工作的人只尊重医院院长,这将使社会自然分裂,不可避免地引起派系纠纷。在广义教育中,教师不仅教孩子阅读和写作,教年轻人寻求职业,而且教育整个生活,这种终身教育需要一个共同尊重的最高对象。这种教育可以使社会没有自己的距离,而且可以从内心深处相互沟通,使社会团结和谐。
 
这个大家都愿意教的对象,不能充当政治上的最高权威人士,只会导致盲目的个人崇拜。同时,这个最高的目标必须每个人都能实现,否则只会成为宗教神灵的存在。在中国历史上,教育的中心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圣人”只是一种人生境界,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自由平等。圣人只有人格高低,无论职位大小。只要天地不能没有这个责任,这个责任就能成为圣人。这就是“三十六行,行出第一”的道理。
 
皇帝对圣人也是如此。因此,满清进入中原时,既崇拜孔子,又崇拜喇嘛。崇拜孔子是为了吸引汉人;崇拜喇嘛可以吸引蒙古和藏族。如果只崇拜满洲皇帝,清政府就不能持续200多年的政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圣人的崇拜高于喇嘛的崇拜,因为圣人是一种境界,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是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也是人们共同要求的教育的最高理想对象。
 
今天的中国教育应该是一种共同的信仰教育。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教育中建立一种信仰,并结合中国广泛精神的传统文化本质。但这不是盲目的崇拜,我们应该用“文化”来指导“政治”,教育不是政治的代表,而是文化的代表。它应该以国家和国家为前提。只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才是中国教育的“方式”。中国教育的最高精神必须寻求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放弃基础,崇拜外国的教育精神将永远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越自由,就越不平等,社会就不再和谐稳定。教育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努力复制西方教育,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发展自己。
 
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建立教育的“道”,即重新发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人文精神”和“道德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必须有共同信仰的“道”,这必须是整个生活的“道”,既不是极端的政治,也不是宗教,也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中国广泛精神的传统文化的本质。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本质”,即教育的“道”。通过这种“道”,教师对人民进行终身学习教育,对大多数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国家教育,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反映在教育领域。此外,大多数教育第一线的工作应该以这种“道”来培养道德,为国家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