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中国梦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
时间:2024-07-07 23: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中国梦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才能保证和促进人的现代化。纵观近代以来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需要公民意识的现代化,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民意识的现代化可以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应该看到,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剥夺了人民的权利,使臣民有强烈的意识。中国人很少问政治,缺乏民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不可能有公民意识。鸦片战争后,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严重影响了传统儒家文明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虽然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民贵君轻,民唯邦本”,但它只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顺应民意,为人民做决定,这与公民意识中的民主观念有本质区别。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良派,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虽然率先“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向外国人学习”,学习西方繁荣洋务,但只有“中西使用”,不可能改变传统封建思想,培养民主意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起义,试图建立“共享世界”、地上天国“人人平等”,但本质上还是要做民之主。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尊重西方民权思想,承认人民是国家主人,但认为国民素质差,不能直接实现共和,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平民革命推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然而,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的历史作用,不能真正唤起人民的民主意识,不可能承担领导人民争取民主的责任。因此,这一责任历史落在无产阶级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通过28年的武装斗争,建立了以人民为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民主权利,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日益“左”倾斜,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悲剧,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极大破坏,公民意识培养走上了弯路。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走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变化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提高,公民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功利和实用。有的人自我意识增强,但主体意识淡薄。虽然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但他们缺乏应有的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有些人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但他们的公德意识薄弱。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自私和唯利是图,但他们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漠不关心;有些人有强烈的治理思想,但法治意识薄弱。遇到问题不是寻求法律帮助和合法渠道,而是依靠关系,找到方法,不相信,不依赖法律,更不用说不遵守法律或违反法律;有些人有强烈的奴隶意识,自主意识薄弱。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缺乏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不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如何使用权利。由于缺乏现代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低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道德沦丧、行为失范、见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被扶老人以怨报德等社会乱象丛生,严重破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宏伟的战略蓝图,是全体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美好愿望。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之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每个公民的梦想,应该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这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培养和增强现代公民意识,才能大力增强公民对中国道路的政治认同,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信心,增强他们走中国道路的意识;只有培养和增强现代公民意识,才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强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只有培养和增强现代公民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中国力量。因此,全体中国儿童应加强公民意识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对待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个人成长与祖国与时代密切相关,聚集智慧和力量实现个人梦想和共同梦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