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总体回归:研究生教育跨学科协作

时间:2024-07-07 23: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总体回归:研究生教育跨学科协作
 
高校作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越来越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有关;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子系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期望。研究生教育改革应促进跨学科协调创新,回归整体协调的原始,不能陷入专业障碍,避免成为工具的仆人。具体路径如下:
 
1.规范制度章程,宽容社会环境。研究生教育要有制度规范,要构建法治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打破旧框架。从历时态的角度追根溯源,梁启超于1898年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张百熙1902年起草的《京师大学校章程》标志着大学宪章的开始;蔡元培组织制定了《北京大学章程》。民国时期,公立和私立大学一般都有章程,以巩固学校治理的法律依据。改革开放后,高校相当一段时间没有规章制度,研究生发展也没有规章制度。毕竟,《高等教育法》是宏观总结,没有描述高校的办学模式和独立管理权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发布了《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将对大学发展和研究生跨学科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此时,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公布具体内容,引发大讨论,确保大学章程在实施中不走样。尊重学术独立性,认清科研效率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为研究生教育跨学科协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研究生教育改革应敢于尝试和犯错误,并允许失败。当今社会有一种害怕失败或负担不起失败的心态。处理涉及教师道德和其他问责的地方太轻,纠缠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和谬误。研究生教育改革空间不足,任务紧迫,但改革总是有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的前提,创造“合适的时间、地点、人和谐”的条件。例如,朱克珍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条件是“财政需要来源;雇主有全权,不受政党干涉;时间限于半年”(2013年法治周末7月3日),为浙江大学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宽容的社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承认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事实,给研究生教育自由空间和缓冲时间,保证充分的学术自由。科学发展没有捷径,不能不耐烦,否则很容易导致失败。
 
2.优化顶层设计水平,促进跨校跨区域协作。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研究生接受新思维、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打破学科约束、跨学科交流是可行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很难在单一学科取得巨大的进步。例如,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应从宏观角度布局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学科基础,鼓励前沿跨学科交流,鼓励创新和交叉成果;鼓励新兴领域风险基金投资,在质量监控和适当指导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成立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项目组,集中资源优先开发先进项目,形成科技实力的研究生教育第一产品;一些基础学科短期内难以看到收入,但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稳定的方法巩固基础,形成新的发展平台。
 
研究生教育不能坚守本位,要打破隔膜,实现多元互动。“虽然一门学科被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科学整体中,但它总是通过它为自己划定的边界,它为自己构建的语言,它为自己制定或使用的技术,特别是它独特的理论,自然而然地趋于独立。[4]独立取向并不可怕,树枝分叉后也不一定总是合作,但往往担心竞争资源,这在学科分类后的研究生教育中表现明显。要深入研究阻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因,实现跨学校、跨区域的真诚合作。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陷入资源竞争和水平竞争是误入歧途的,大量的内耗会导致错失良机。在跨区域层面,鼓励高校之间的跨境互动,通过联合项目、教师共享、学生交流等形式促进交流。国务院系统要注重协调,打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部委的范围。在分配资源时,要以专业水平和科研实力说话,避免因亲密关系而挫伤研究生跨学科交流的积极性。
 
3.赋予高校自主权限,使研究生教育主体多元化。“研究生教育必须放权给高校,放权给高校就是放权给市场。[5]现实中,高校往往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并不少见。研究生教育处于畏首畏尾的境地。一些行政官员指的是大学的学科建设,甚至将大学视为一级政府或个别人员的后花园。事实上,将大学发展与政府成就联系起来是不科学的。由于行政官员有任期限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大学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权力统一摄影适用于政府管理,但不适用于大学治理。大学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只按照国家机关的政策指挥棒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大框架,既要做标准制定者,又要做裁判员,这样容易导致学术行政化。既然制定了大学章程,就要按照章程办事,否则章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在培养机制方面,要突破思维机制的束缚,创新,鼓励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科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了解跨学科知识,发表不同意见。
 
研究生教育应实现培养主体的多样化,鼓励科研机构共同培养研究生。事实上,许多学校在本科教育中采取了学院、实验班等形式,研究生教育也可以突破传统思维,鼓励学生在入学之初申请跨专业,入学后突破专业划分,实现综合教育。研究生教育模式不能局限于学校或地方,创新办学制度,实现多方整合,依托部门或研究所实现联合办学,适当赋予研发中心资源分配权限,解除教师思维枷锁,促进学校员工觉醒和人民智慧的开放。总之,“促进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协调,为整合碎片提供强大的合力”,[6]创造私立大学健康成长环境,为国际知名大学创造条件,引导优势学科进入中国,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甚至整合。
 
4.整合资源,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协调应保持动态发展的开放态度,促进相关学科、资源和人员的协调,实现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整合,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无论是在每个学科内部还是在学科之间,我们都在寻求一个包罗万象的图式和一个普遍的统一框架;在这些框架中,所有存在的东西都可以表明它们是系统的,即逻辑的或因果关系。[7]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关键在于人。目前,懒惰的政治现象在政府部门并不少见,高校高层也很常见。研究生教育改革喜欢选择方便快捷的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于现状而停止,这是逃避责任和避免风险的表现。研究生教育要打破单一学科的封闭体系,激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活力,鼓励各方围绕问题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明确思路,反思改革教育方式,促进跨学科、跨区域合作。
 
进入信息时代的研究生跨学科培训应响应社会需求,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历史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时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和思想交流,但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8]这是对每个学科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研究和发展的验证,但最终有相同的方式。事实上,教育体系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研究生跨学科协作应包括研究方法的干预、信息的整合和资源的交换,以实现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政府部门应放松对高校的控制和监控,促进非政府组织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研究生教育衍生产品关注社会福利,促进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