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通识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4-09-11 23: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近年来,通识教育已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将讨论和分析通识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1:中国对通识教育意义的定义很混乱。问题2: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问题3: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如中外合作条件下,如何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意义
 
1.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传统意义上的通识教育(GE)指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与汇通,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其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适合自由人的知识”概念,从而逐渐衍生出自由教育的理念。著名的牛津大学教育思想家纽曼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和美国的大学教育。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自由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古典、文学、科学的教育,是一种尽可能全面的教育。是学生为任何专业学习做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特殊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全面的了解。此后,在艾略特、罗厄尔等人的长期努力下,美国的自由教育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识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教育领域,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观,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以及人格不断完善和完善的教育。从培养“全人”的目的出发,通识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求学生在道德、人格、价值观等方面塑造,培养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精神优雅、情感优美的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更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所指向的价值目标。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正如杨春梅博士将“通识教育”概括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理解是,通识教育被视为非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是指不直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教育。原则上,通识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和完美的教育理想,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高峰。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健康的人”、“自由社会健全公民”(哈佛报告,1945)。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具有一系列能力的人才,即有效的思维能力、清晰的思维沟通能力、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和识别普通价值的认知能力。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性、价值、全面性和综合性。
 
2.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后,许多学者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描述为“认知教育”、“人本教育”、“多元教育”、“能力教育”、“人格培养”、“公民教育”和“分类定义教育”等。由此可见,我国对通识教育的意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就性质而言,它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种广泛、非专业、非功利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被重新审视,教育界开始反思以往“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偏见和缺陷,希望借助通识教育的新思路,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通识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识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建设,创新人才良好品格的形成,促进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建立以通识教育为理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
 
3.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理想和教育领域。然而,中国的一些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往往将其简化为“课程设置模式的改变”、“丰富的课程类型”、“教学方法的调整”等。也就是说,学会了通识教育的“形”却没有充分理解通识教育的“灵魂”。
 
在这方面,首先要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做好培养人才的目标设计,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思想前提。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理念,通识教育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理论和理解必须首先进行。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广泛的思想和抱负,这些都可以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上实现。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实践通识教育理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大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其次,在通识教育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是否有必要开始通识课程,而是如何开设有效的通识课程。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虽然高校提供的通识课程丰富多样,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广,但有些课程有时仍然过于偏向于“概论”或“漫谈”,过于简单和无用。此外,常识型、实用型、技能型、休闲型课程较多,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较少,课程深度有待拓展。结合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合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以学科类别或学科群体为背景,通过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合理合并、减少和创新课程,实施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完成跨学科、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训,构建“重基础、宽口径、模块化”教育模式,实施“平台+模块”的新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不同思维,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理念和要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一些高校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课程设置、课程评估、教学方法等方面,而忽视了对相关教师的培训。通识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从简单的“知识教师”到“个性导师和精神向导”,包容和进取,根据社会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