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现状

时间:2024-10-12 23: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过度教育的意义
 
“过度教育”一词是由美国弗里曼于1976年提出的。他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因于过度教育,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那时起,“过度教育”一词逐渐被教育经济学界所接受和广泛流行。过度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学者根据国情定义过度教育,是指由于教育过度扩张,中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教育劳动力面临知识失业,或从事与教育不匹配的工作,导致收入下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称为过度教育。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现状
 
(1)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3年9月初,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5%,也就是说,2013年约有64万大学毕业生离校时无法工作。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到201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5万。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很热。2013年,研究生人数达到81万,其中应届毕业生63万,比去年净增长12万。通过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动机的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进行学术研究,绝大多数毕业生(84%)是为了提高未来的就业实力或避免目前的就业困难。可见,就业困难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降低工资收入水平
 
毕业生保留工资主要分布在2000-3000元左右。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既注重长远发展,又注重实际劳动回报。“职业发展空间”(22.03%)和“薪酬激励机制”(18.18%)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最关心的方面。但根据《应届大学毕业生薪酬调查》,2013年国内不同城市应届毕业生起薪较2012年有所下降,大学毕业生起薪下降近13%。
 
(三)学非所用情况严重
 
2009年,3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时“学不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57%。这意味着目前,3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和4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应的工作。从就业现实和大学生就业心态来看,专业不对应、学不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四)人才消费高
 
人才高消费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大材小用”、高学低学,其本质是知识失业。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无用状态,是知识资源未得到有效合理配置的表现。当一个职位有很多人竞争时,就业标准就会上升。很多单位通常会选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单位后,往往会做以前受过低等教育的人能胜任的工作。这种人才高消费造成的知识性失业,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严重恶化了就业市场,使得过度教育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