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开拓国际市场筹集资金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4-10-11 23:34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一、开拓国际市场筹集资金的理论依据
 
新加坡开拓国际市场筹集资金的理论依据是教育产业理论。教育产业理论的产生是一个缓进的过程。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莫林在论文中首次提到教育“产业”伍德尔。他在论文《英国大学教育的生产力倾向》中首次提到了教育的“产业”。论文从理论框架、教育效率、产出、投入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英国大学生产力下降的原因。[1]第一次提出“教育就是产业”的是美国教育经济学家E科恩。20世纪70年代,在《教育经济学》一书中,科恩首次提出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与其他产业一样,教育产业在其运作过程中不断创造各种价值。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以教育产业命名的专注出现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肯尼斯大学。理莫德写的。肯尼斯专注于教育行业理莫德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工业社会与教育密切相关。[2]在Percy E.Burrup、Rulon R.Garfield和Vern 在1974年共同撰写和六次再版的《变革中的教育融资》中,Brimley三人明确论述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利用资金和其他资源生产教育产品的重要产业。虽然国家最大的产业是教育的特点,但教育提供有价值、无形、难以测量的非物质产品和服务。
 
随着教育产业概念的不断提出和发展,教育经济学、教育供需市场分析、教育产业理论、教育投资等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促进了教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和日益成熟,特别是为职业教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和日益成熟提供了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一个产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不仅具有教育本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满足社会需求、遵循生产消费相互制约、促进投入产出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一般特点。教育产业理论本质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宏观层面上应用人力资本理论,以教育为第三产业,促进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的提高。考虑到教育的公平性,人们对教育产业的讨论一般局限于非义务教育领域。
 
1985年4月,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一个由李显龙领导的经济委员会在新加坡成立。委员会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极大地促进了新加坡“教育服务业”的稳步发展。从长远来看,新加坡“政府应该同样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新加坡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另一种观点是,新加坡“不仅要依靠国内服务企业的发展,还要依靠国内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国外服务公司”;另一种观点是“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观的出口创汇潜力,对新加坡经济建设有良好的积极影响”[3],教育应成为新加坡政府急需培育和大力推进的“18个服务业之一”。此后,以开拓国际市场筹集资金为重要特征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开始在新加坡发展。
 
二、开拓国际市场筹集资金的主要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产业在新加坡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出口取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据新加坡有关方面不完整统计,1986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总产值为7.1亿新元,2002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总产值为33亿新元,增长近5倍。在此期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产值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教育服务总产值占2002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1.9%。2002年,有5万多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学习。他们在新加坡18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学习。为此,这些公立和私立学校特别聘请了4.7万多名教职工。[5] 从2002年到2006年,新加坡招收的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据新加坡教育服务中心统计,2002年新加坡招收海外学生5万人,2003年6万人,2004年6.6万人,2005年7万人。2006年,来自120个国家的8.3万名学生到新加坡留学,比2005年增加了11%。[6]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经济调查报告》,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门拥有教育机构3200多家,雇佣了54800多名员工。同年,新加坡教育产业规模达到24.7亿新元,产业增加值36.8亿新元,盈余8.3亿新元。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有300多家私立教育机构,每年有6万多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留学。教育产业总规模约占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4%。可以说,教育产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