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并存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时间:2024-10-29 23: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艺术设计指导思想上,东西方有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一是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传统教育体系;一是以西方三大教育体系为设计基础。前者以图形和图案为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是一种注重生活艺术训练的教育体系;后者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比较问题、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是一种注重掌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训练。可以说,两种风格完全不同,但都创造了精彩的艺术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所有的艺术学院都使用传统的基于图案的教育体系,关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民间技术。然而,当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引入时,中国的设计教育开始向西方靠拢,图案设计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被废弃。当然,这给中国艺术设计界带来了新的艺术视角和新思维,培养了具有现代设计能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设计师,却耗尽了当地的艺术源泉。本文在比较分析东西方设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并存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两种设计基础理论的比较
基于图案设计的教育体系和基于构成的教育体系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中,因此在设计技术、设计思维、表达语言和设计效果上存在差异。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首先,在设计思维上,图案创意来源于生活。只有反复描述和理解生活中的大量图案,才能逐渐把握美的内涵。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摄入,而是一种感性的把握。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反复描述一个图形和图案,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审美外观,更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符号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图案只是这些内在意义所表达的外在方式。比如中国民间图案“金鱼数尾”(图1),因为“鱼”和“余”同音,所以隐喻丰富多彩,也被用来称赞学过人;再比如“象扛宝瓶”(图2),象比喻好景象。宝瓶,传说是观世音的净水瓶,里面盛着圣水,滴着吉祥,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构成的观点与图案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图案以感性认知为主,则主要以理性认知为主,这与西方注重纯美学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创造力来自概念。西方艺术家首先对美的概念进行抽象定义。一旦美的概念被抽象化,美学就会独立。美学的内涵和规律一一解释。设计是以美学规律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的。
在表达语言方面,图案设计更注重形象、意义和象征的表达方式。它往往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由于图案本身来自生活,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存在得非常和谐,反映了设计师的自然审美情趣,也给观众一种亲切的心理感受。现代设计以设计为基础,主要从点、线、面诠释空间构成,用色彩规律诠释概念的审美规律,用形式规律规范艺术创作。与图案设计不同,它主要从概念第一的审美概念出发进行设计,是抽象概念的外化,往往脱离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往往表现出一种视觉感受。
由于两者在设计思维和表达语言上的差异,其最终效果也完全不同。图案设计可以从自然中提炼感觉,追求心中的形象,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从而达到生动的魅力和创造自然的境界。这三个组成部分从透视、几何造型、色彩规律入手,从方法到规律,追求形式的变化和视觉感受,也给观众带来了不错的视觉盛宴。但仔细看,这些作品似乎缺乏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新颖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