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策
时间:2024-10-28 23:25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策
(1)增加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根据瓦格纳法,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需要强大的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因此巩固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需要通过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一是调整现行税收制度,适度扩大税收基础,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二是以现代手段管理税收,确保税收征收工作有序开展,减少税收损失。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有扩大空间。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财政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样,可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也会相应增加,社会保障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优化公共财政的收支结构,扩大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根据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要求,改变财政职能的“缺失”和“越位”现象,逐步退出一般和竞争领域,有效地为社会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在预算安排中,社会保障支出优先考虑,优先考虑社会保障支出的新财政资源,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力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特别是“三公共”费用。促进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地方财政资源,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提高地方财政社会保障能力。在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责哪些社会保障项目时,应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各自承担的保障职能,做好社会保障政策与不同社会保障待遇的联系和协调。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区财政社会保障负担
我国不同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差异很大,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要改善这种国家不平衡,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社会保障供给水平,中央政府也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加强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转移支付。
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手段,各地区具有基本平等的财政能力。按照缩小区域间社会保障支出差距的原则,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区域间社会保障供给平衡,逐步减少区域间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差异。
(四)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基金财政预算管理
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内容、结构和变化的计划,以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其实质是服务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主要包括以下类别:卫生经费类别、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用类别、行政机构退休经费类别、社会保障补贴支出类别、劳动事业费用类别。社会保障预算反映了社会保障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是财政管理、监督和平衡各种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的主要途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时期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手段,坚持综合统一原则、法制政策原则、独立专用原则、收支平衡和适当余额原则,社会保障支出预算管理,有利于真正反映社会保障支出,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运行,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标准化投资和有效监督。实现财政和社会保障管理的完善,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考核制度,考虑考核结果作为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因素。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就业模式,创造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力利用率,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生活津贴范围,合理扩大其广度和深度。
(六)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初具规模,日益完善,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情况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保障辐射范围,确保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机会。在具体实施中,财政应倾向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加强丰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完善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区域社会体系,在建立城乡统一生活保障线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社会援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