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4-10-28 23: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涉及到当今非常重要的大学培养体系: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自从高等教育倡导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标准以来,许多大学开始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道路。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本文主要介绍圣约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引入国外早期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例子,调查其设置,了解国外通识教育的现状,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建议
(1)有问题
课程定位不准确。通识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处于矛盾状态:在思想上,其重要性不断得到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其重要性不断减弱。一些学校认为通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工作的把握;有些学校只认为这是一门可选的课程。后者只注重知识量化对学生和通识教育课程价值的评价,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这就是对通识课程定位的误解。优秀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结构搭配不合理,课程建设投入不足。通识课程缺乏科学的概念指导,设置体系不系统、标准化。
(二)建议
美国大学在实践中提出了四种通识课程模式:自由必修课、核心课程、名称课程和分布必修课。表面上看,我国课程种类繁多,但缺乏有效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名著课程较少,影响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要改变以往对通识课程的错误定位,充分认识到通识课程的重要性。根据约翰大学的通识课程教师Prof. Grant Franks说,通识课程的本质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你是谁,你将去哪里。本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格,还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优秀的思维方式。要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资源,以丰富的内容和全面的课程设置,充分发挥通识课程的积极影响力。最后,将通识课程提升到一定高度,建立耶鲁大学公开课等优秀在线资源,提高课程质量,扩大影响力,让不同学生享受课程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