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育网络舆情应对指标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4-11-12 23: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育网络舆情应对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把握其依托点
教育网络舆论应对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应对指标体系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育网络舆论自身特点、演变过程及其特殊效应的重要依托点。
(1)根据教育网络舆情的特点,建立应对指标体系的指标体系
教育网络舆论的特点是应对指标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托点。与一般网络舆论相比,教育网络舆论在主体、对象、载体、内容和沟通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大多数网络用户,其中大学师生作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等重大事件,表达意愿强烈,思维活跃。因此,教育网络舆论的主体是隐藏的和特殊的。教育网络舆论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管理问题、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与大学生和教师密切相关的权益问题,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迅速传播。因此,教育网络舆论的对象非常突然和敏感。
此外,教育网络舆情载体具有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大学BBS、QQ群、贴吧等主要传播载体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具有即时更新和即时分享功能的新兴传播媒体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教育网络的舆论内容也是复杂而包罗万象的,人们对每个事件的看法也会因其主观因素和自身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网络的匿名性使得教育网络舆论的内容非常分散和复杂。
从沟通过程的角度来看,教育网络舆论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舆论主体之间的互动和舆论沟通的即时性。在建立应对指标体系时,只有充分理解和紧密结合教育网络舆论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才能使其应用更有针对性。
(2)应对指标体系建设,体现教育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
教育网络舆论的演变过程是应对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教育网络舆论的演变具有生命周期,经历了从开始、发展、高峰、消解的波动过程。通过研究其传播规律,教育网络舆论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潜伏期、传播期、上升期和下降期四个时期。首先,在最初阶段,公共事件的发生使一些公众获得了一些信息,一些网民和利益相同的群体开始关注这些事件,并通过不断的跟踪和转移来参与讨论。
其次,在传播期间,刺激性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影响不断扩大,网民情绪不断上升。在意见领袖的领导下,信息通过人际沟通、群体沟通、组织沟通、大众媒体等方式传播,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领域。
第三,当传播范围和知识群体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时,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情绪和态度已经形成。如果舆论指向的社会矛盾或教育舆论事件没有及时解决,强烈的舆论表达可能会变成剧烈的行动,教育网络舆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高时期。
最后,在事件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各大舆论主体情绪相对平静,或经过多方协调得到理想结果后,话题热度逐渐降低,关注人数不断减少,教育网络舆论发展进入下降期。只有在应对指标体系中充分体现教育网络舆论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在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3)应对指标体系建设,要注意教育网络舆情的特殊效应
教育网络舆情的特殊效应是应对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支撑点。教育网络舆情的特殊性使其产生了一定的特殊效应。
首先,舆论主体的同质性很容易引起同一群体的影响。大学师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可以被视为“同一群体”。面对选择,人们更容易受到同一群体的影响,改变他们的选择结果,这更容易引发教育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危机。
其次,舆论对象的敏感性很容易加强定型效应。当更敏感的舆论事件发生时,出于对类似事件的“刻板印象”,人们更倾向于根据形成的固定观点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定型效应,有时不可避免地导致错误的认知和判断,使教育网络舆论的发展更加复杂。
第三,舆论载体的多样化容易诱发传播的扭曲效应。各种教育网络舆论传播渠道使得信息在层层传播中容易偏离事物的原貌,造成不必要的扭曲甚至网络谣言的传播,产生传播的扭曲效应。
第四,舆论演变过程中的互动很容易传播群体效应。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发展加强了舆论主体之间的互动,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个人总是受到群体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来判断,即所谓的群体效应。这些影响实际上增加了教育网络舆论管理和应对的难度,成为建立应对指标体系必须注意和依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