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实现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4-11-10 23: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实现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虽然传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采取适当的方式,就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进步,确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
1.建立主体间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忽视了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作用,教师与中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导的对立关系。要建立主体间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承认中学生的平等地位,重视中学生的主动作用,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优越的,而是中学生的朋友、知己和榜样。中学生不再是让教师“头疼”的冷眼旁观者,而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合作者。
2.建立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实现从单向灌输教育向互动沟通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是教师与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中学生自我道德内化的过程。传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原因是忽视了教师与中学生之间的互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伟曾指出:“教育不是一个被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过程。”[7]要建立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放弃传统教师唱独角戏,即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充分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唤起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中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批评,真正实现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互动,构建互动沟通教育模式。
3.建立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摒弃脱离现实的空洞枯燥的教育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脱离社会现实,无法深入回答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困惑,挫伤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主体间性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吸取传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教训,摒弃脱离现实的内容,精心挑选中学生感兴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积极开展中学生实践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内化为个人思想道德要求,逐步外化为个人自觉行为。
结语
传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突出,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间理论视野有助于弥补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国内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