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探讨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4-12-21 00: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探讨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尖锐和重大的现实问题,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一方面关系到公民权利、个人自由和民族感情,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面对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高校不能否认、盲目“堵”,更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以人为本,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认真应对,积极引导和加强管理。
 
(1)深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宗教信仰形成规律。
 
高校党委、系党组织、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辅导员要及时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认真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律等理论问题。其中,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宗教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要及时分析指导大学生宗教信仰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理论问题,使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得到理性应对。系党组织辅导员负责定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时解决学生宗教问题,落实大学生宗教信仰指导工作,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素材。这样,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宗教信仰指导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切中要害。
 
(2)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科学精神真正深入大学生思想,使大学生信仰建立在完全唯物主义的基石上,看到宗教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统一大学生党团员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宣传无神沦,引导他们坚持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立场。努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成良好的氛围,发挥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只有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青年大学生才能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到宗教或其他不良思想的危害,冷静面对宗教文化热潮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