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秩序敏感期及其表现
时间:2024-12-22 00: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秩序敏感期及其表现
(1)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儿童对秩序极其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指通过时间和空间形式表现出的事物或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平衡、比例、对称、节奏、节奏等)。〔1〕在此期间,儿童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渐获得和发展对物体放置空间或日常生活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2〕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有两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内部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和相对位置,〔3〕外部秩序感是指儿童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和理解。〔4〕秩序感的表现形式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感等。
(2)儿童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事实上,在胚胎和婴儿的早期阶段,年轻的生命已经对秩序产生了非常微弱和无意识的生物感应。例如,胎儿会因为孕妇的身体不适和情绪障碍而产生不安和不安,出生三个月的婴儿会因为看到对称和平衡的面孔而表现出快乐和激情,这种情绪是婴儿需要满足自然情感秩序的表达,是安全感的暴露。
1岁~3岁的孩子逐渐从内部秩序感转向外部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部事物秩序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他们受到挑战,他们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这种情况在文章开头的场景1和场景2中描述。由于这一时期儿童难以灵活甚至不合理,也可以称为固执敏感期。
固执敏感期过后,在3到4岁之间,会有一个追求完美秩序的关键时期(有时同时出现),这可以被称为完美敏感期。豆豆在文章开头的场景3中表现如此,因为他正处于一个完美的敏感时期。然后,孩子们对秩序的敏感性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我在哪里遵守规则,你都必须遵守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并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内化一些日常生活规则。5岁以后,由于儿童对秩序关系的感觉越来越清晰和深刻,他们会特别关注时空秩序感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当他们画画时,他们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如近大小小;当他们建造积木时,他们也会注意空间结构的美等等。因此,这一阶段也可以被称为审美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