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选择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现实

时间:2023-12-05 23: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工程教育自欧洲萌芽以来,迅速成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高等工程教育不仅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持,而且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如何与时代需求接轨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选择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现实背景
 
“大工程观”是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的。针对当时工程教育过于科学化、学术化的现象,他指出,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使以学科为基础的工程教育回归原有意义,更加注重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35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与实践,首先要树立“大工程观”的理念。这里的“大”不是简单的“大”,而是指工程不再是狭隘的科技意义,而是基于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管理、道德、环境等元素的“大工程”意义。莫西斯倡导的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的复杂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满足现代工程的实际需要。
 
大工程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造福了自己,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解决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现代社会迫切需要有长远的利益目标和强烈的“工程意识”、能够解决与工程相关的社会问题的人才。所谓“工程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的积极反应,是在充分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合法开发利用自然条件,完成项目,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理念。[2]近年来,虽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已进入高等教育课堂,但如何将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工程思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意识培养融入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面向国内工业和市场,还要面向全球工业体系和市场,培养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并没有完全基于国际技术发展的高度。它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职业竞争力的现代工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同时,中国确立了2020年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2020年,要“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工程教育的回应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以上因素必须使人们深入思考和改革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以大工程理念为指导,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程人才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必然选择。大工程理念是以综合理性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整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审美艺术、伦理等价值观,指导工程实践的教育模式。与传统工程教育观相比,现代大工程教育观有三个特点:一是观念的开放性。大工程理念是从开放的角度思考工程学科之间的系统性,注重工程、科学、技术与非技术的相关性,注重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3]实现工程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二是价值的多样性。大工程理念突破追求经济利益的单一价值限制,整合工程价值、生态平衡、经济意义、社会伦理等价值观,指导工程实践,实现工程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实现多重价值目标。三是知识的系统性。大工程观强调培养工程人才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的创造发明精神、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人文素质。大工程理念突破了原有的工程理念,丰富和完善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工程的内涵和延伸,为培养具有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新工程人才提供了支持,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