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时间:2023-12-05 02:0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帮助学生提高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为了摆脱工具理性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改善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承认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因为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条件,任何人都不能生存,总是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提高人的精神,使他们具有更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使用和掌握物质的能力,成为金钱和物质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应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理解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这是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我们才能谈论发展和质量问题。
1.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脆弱性,珍惜生命。没有生命的世界,是一个残缺的世界,世界因为生命而精彩。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的短暂、唯一和不可重复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生命事实。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存在和对生命的珍惜。生命是脆弱的,一场灾难,一场疾病,甚至一件器具都会让生命悄然逝去。生活往往是如此脆弱,所以要更加关心和珍惜生命。人的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实施的目的地。教育必须注重对人类生活的理解和揭示,注重大学生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一代,避免被培养成“知识动物”和“机器部件”。教育要回归自我,完成使命,必须走出工具理性的阴影,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改善生活作为基本要求。大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精神,树立理想,培养信念,最终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生命总是在流逝,珍惜生命,意味着珍惜现在,努力在生活中展现自己,获得现实生活的充实。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珍惜身边的人和物。雅斯贝尔斯说:“我们既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完全存在于现实中...如果过去和未来没有加强现在,那么他们就会毁灭现在。[3]只有珍惜生命的人,才能处处享受生命的快乐,深刻体会生命的意义。2.树立学生与自然和他人和谐的人生价值观。没有一种生命是毫无价值的。虽然生命是脆弱的,但所有的动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奇迹,与我们息息相关。人类生命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生命来自自然,必须在自然中发展和完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忽视其他生命其实就是忽视自己,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不仅因为怜悯和道德品质,还因为人类也是生物链的一个环节。生命的所有命运都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类不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工具理性出发,强调人们对自然和物质需求的绝对优先转向对价值理性的关注,强调对意识、精神和价值的追求。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我们不应该轻易鄙视和践踏任何生命。我们应该对生命充满关怀、爱和尊重,这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责任。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真”就是真理、真理。求真是对知识、技能等客观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追求,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善”是指一种人本主义关怀,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品质。包括善待自己、自然、他人和社会。“美”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有了美丽,我们的生活才充满幸福和价值。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综合与超越。真正转化为美,必须经过好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表现为以真为内容,以善为形式的生命美。无论呈现哪种形式,美作为真善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简单的真善,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和统一。在他的思想中,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视为人性完善和超越科技对人的异化的一种呈现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不能没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真、善、美有助于大学生摆脱世俗工具的理性影响,忽视现实的功利主义,净化灵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超越和完美生命价值。正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下转183页)(上接166页),才能不断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丰富和发展人生的意义。
(2)重塑生命信仰,提高教育价值理性地位
生活信仰是生活实践的最高指南。它解决了人们为什么生活和如何生活的问题。作为一个最终的价值目标,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终支撑。信仰不仅体现了主体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向往。人是有信仰的生命的存在。他对人的意义不是具体的现实功利价值,而是主观上设定最终目标作为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工具的理性,表现为对事物的占有欲,追求金钱、财富和地位作为生命的价值。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缺乏信仰,导致生活中的困惑、不知所措、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约束自己的道德法则。
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慎重选择信仰,做到科学、理性、崇高,加强个人信仰的教育和价值观,努力在自觉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塑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和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提供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的信念。引导学生走出精神迷茫,真正领会生命的真谛,体验生命的崇高,实现生命的无限发展。关键是引导学生投身实践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生活追求中获得对生活和社会情感的理解,并将这种信仰追求转化为生活活动的动力。
(3)将生命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人的生命一直在实践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人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固有的抽象。”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和珍惜生命,在实践中创造、奉献和提升生命价值。除积极引导外,还要创造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在教师的分析和指导下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组织学生走向自然,感受动植物的生命之美,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墓、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参观孤儿院、养老院等公益活动,帮助、关爱他人,真诚帮助弱势群体,帮助他人体验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