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3-12-20 01:3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就理工科院校而言,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创新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可以弥补缺乏艺术教育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从高中开始就专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忽视了对历史等一些人文学科的关注。在上述学习模式下,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从思维的角度来看,理工科学生更注重逻辑思维,大多理性,发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公共艺术教育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弥补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就人类的发展而言,其思想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科学;第二,艺术。高校应注意这一点,有效地整合科学与艺术,其主要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因素,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然后影响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艺术素养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通识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同时参与不同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加完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开始逐步关注通识教育的理念。公共艺术教育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开始公共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原则
高校在开展公共技术教育时,要探索一定的模式。作为理工科院校,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从本质上讲,公共艺术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时应遵循普通教育的原则。具体来说,以现有的教育模式为参考,公共艺术教育也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高校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为艺术教育配置相关教育资源。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学生是主体,高校应该明确这一点。同时,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2)继承与创造相结合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时,要重视教育的传承,特别是艺术教育理念的传承。此外,高校要重视艺术教育的创造力,创新是促进艺术教育发展的动力。理工科院校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创新艺术教育的内容。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结合
就理工科院校而言,与传统教育内容相比,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方向上。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理工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相关教育资源,把握艺术教育的方向。主体性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工科院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时,要注重主体性原则,确保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4)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毫无疑问,这是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宗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理工科院校也需要关注以人为本的问题。一般来说,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可以保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标签,不能与其他教育混淆。同时,艺术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理工科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和对人的教育,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灵活性。理工科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是指需要一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同时,这种思想不能完全受到标准的束缚,还需要体现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