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教育的内容
时间:2024-03-06 01:3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 可持续发展观
将可持续发展观纳入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教育的内容,引导他们树立“生态生产力”的新理念,使他们科学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理解和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对人的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互动过程的作用和影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是该地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只有有了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生态自然观
长期以来,受西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注重主客两点的自然观教育,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对立为基调,人为地将有机自然体系分为社会体系和自然体系,强调两者的分离与对立,忽视两者的统一。这种机械自然观教育导致人们将自然界定为驯服和改造,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也使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在森林资源的指导下过度采伐,草原超载,最终导致草原储存矛盾突出、沼泽湿地大面积萎缩、河流流量减少、人畜饮用水困难等突出问题。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打破机械自然观的束缚,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征服和统治自然的价值观,让人类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性的回归和自我的回归,知道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和谐是片面的、狭隘的。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前提,社会的和谐只能是暂时的。为此,在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批判机械自然观,宣传生态自然观,让青少年明确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不要傲慢,而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只有这样,整个甘南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
3 生态平等观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是种际平等。所谓种际平等,就是人与其他形成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物种的平等。“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与他们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不是人类的奴隶,而是自然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人类不应剥夺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合理控制、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二是人际平等。人际平等是指在利益资源、生态保护、维护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利益集团权利义务、贡献与索取、机遇与风险、恶行与惩罚、善行与奖励、作用与地位的对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内平等。也就是说,当代人应该平等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的发展机会。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平等的发展和生存权利,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他地区和国家人际平等的发展为代价,特别是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强调人类的整体利益高于当地利益。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代际平等。也就是说,当代人和后代平等地享有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是让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认识到,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当代人不得麻木地破坏现有的生活环境,不得毫无节制地利用后代的自然资源,必须考虑我们现有行为对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威胁,有效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 生态义务观
“义务”一词与权利相对应,是指政治、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无论他们的主观愿望如何,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责任、任务经验,是人们的道德义务观,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因为人类与自然、社会命运密切相关,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所以应该对社会履行义务。
5 生态消费观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据统计,2008年甘南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019万元,农牧民人均净收入20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青少年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在“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下,追求时尚,沉迷于一些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和自然生态平衡的“享受式”生活方式。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青少年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而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也会雪上加霜。因此,将绿色消费观、适度消费观、文明消费观、精神消费观纳入学校德育范围,建立基于客观价值衰减的生态消费观,引导甘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认识到消费主义的危害,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让他们了解绿色消费知识,逐步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发展绿色消费行为,选择使用生态环保产品,减少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