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中西教育的相同点
时间:2024-05-19 23:1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国家都认为家庭是第一所个人学校,而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最基本地位,无论是古代、现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说它是艺术,因为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的实施必须是随机的和创造性的。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逐步深化,西方教育思想不断传入中国,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比较中西家庭教育。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中西家庭教育,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优缺点,西方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参考意义。
中西教育的相同点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西家庭教育的许多相似之处。
1.重视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柏拉图,一位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的古希腊思想家(Plato,公元427-前347)在他的作品《理想国家》中,他曾经用老师苏格拉底的嘴强调这样的教育内容:年轻人看到老人应该安静;站起来让座示敬;孝顺父母;还要注意发型、长袍、鞋子。总之要注意身材、举止等等。
孔子,比柏拉图早出生100多年的中国古代杰出教育家、思想家、思想家(公元551-公元479),在弟子编辑的评论集《论语》中表达了同样的教育思想。分娩:学徒孝顺,弟弟,谨慎,爱人,善良。如果你有余力,你应该学习这篇文章。大意是孔子说,孩子们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重老人,谨慎守信,关心大家,有爱心。这些事情都做得很好。如果你还有精力,你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只有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才能为未来漫长的上下搜索积累能量。
2.注意家教,从小做起。
柏拉图(Plato,公元427-前347)首先提出了学龄前社会教育思想,指出了游戏在学龄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仔细选择童话材料,承认唱歌和讲故事的教育价值。一般认为,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他重视教育的意义,倡导德、智、体的协调发展,强调初步教育的重要性,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燕之推(531-595)也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尽快进行,他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从婴儿教育开始。燕之推认为,父母必须尽快开始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从胎儿教育开始。也就是说,当孩子们只能识别外部事物时,他们就会被诱导。为什么要尽快进行家庭教育呢?燕之推认为,“生活年轻,精神专利,成长,思考放松,固定早期教育,不要失去机会”(“勉强学习”)。在童年时期,人们天真、天性纯洁、可塑性强,特别容易认识到新事物。掌握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且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与现代心理学中儿童的发展理论不谋而合。
3.家长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
在过去的父权制社会中,父亲被赋予了“权威”的角色,这在中西方国家都是如此。父亲被社会赋予了权力,父亲是家庭权力的行使者。在现代社会,情况变化不大,旧社会的“威严父亲”变成了“拉开距离的父亲”。无论中西,母亲在很多文化中都被描述为主要的养育者,而父亲起着有限的作用。爸爸是孩子知识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绪培养的主要承担者。
4.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1704年),英国思想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作品《教育漫话》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名著。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绅士教学理论。他认为良好的性格是所有品质中最重要的。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绅士的各种性格中,性格是第一位的,是必不可少的;他应该被重视,被爱,让自己快乐,或者过得去。性格是完全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性格,我觉得他这辈子都不会幸福。”他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两个好习惯:爱求知、现场观察、亲身体验。
中国古代父母也很清楚这个道理。他们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百家百户,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陈鹤琴(1892年)~1982年)中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鹤琴认为,人的大部分动作都是由习惯主导的,童年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说:“人类的十分之八九的动作是习惯,而这些习惯大多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所以在童年时期要特别注意习惯的形成。但是习惯不一样,有好有坏;如果习惯养得好,就会受益终生。如果习惯养得不好,就会受苦终生。”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5.注意以身作则。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特别注重“言行”,强调“言行必行”。曾子杀猪、孟母买肉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注重言教的基础上,注重身教。孔子说:“身体正确,不令而行;身体不正确,虽然令不从。“(论语?”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燕之推认为,“丈夫风化的人,从上到下,从先到后”,所以“父亲不善良的孩子不孝,兄弟不友好的兄弟不恭,丈夫不义的女人不顺利”。此外,家长要积极建立与孩子的家庭信任关系,“同言相信,相信自己的亲人;同命前行,行其所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积极的家庭关系。因此,无论是中国家庭还是西方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长期的。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多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父母的言行在培养孩子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比几万句指令传递有效得多。德国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四五岁是培养其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主要阶段,97%的儿童性格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中,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道德教育的启蒙者。德国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有责任教育孩子。德国父母非常重视为孩子营造真诚的氛围。家长普遍遵循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原则,家长必须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