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衰落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4-08-10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儒家大厦的“倾覆”和教育民族性的“完蛋”的破碎:基于发生路线的调查
一些研究认为,儒家思想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失去传统帝国社会政权的支持,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受到社会革命运动的批评[5]。这一观点揭示了儒家思想走下祭坛的原因。辛亥革命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政权的支持,五四新文化批评了孔子反儒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共同影响,最终使儒家建筑“崩溃”,儒家思想逐渐退出学术水平,逐渐衰落。“巢下没有鸡蛋”,儒家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崩溃使权力儒家思想[6](P91-101)成为过去,失去政治权力的儒家思想也迅速被教育体系驱散,儒家思想形成的教育民族性质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儒家大厦的“倾覆”:教育民族危机的起源。汉代以来,儒学逐渐依托封建政权,建立了集思想、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大厦”。儒家“建筑”主要通过“人类儒家”和“制度儒家”两种方式发展壮大:前者基于精神层面(精神儒家),后者侧重于权力(权力儒家)。精神儒学通过塑造全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心理基本结构,护送权力儒学。权力儒学通过制度设计、制定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成为民族精神的平台和保障[6]。一旦这种相互依存的模式被打破,它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儒家思想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力的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儒家思想在精神层面的作用,而精神层面的衰落将不可避免地削弱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和权力。然而,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儒家地位的保证和儒家发展的最终立足点仍然是教育,即塑造儒家思想,贯彻儒家思想的要求,传播和发展儒家思想。因此,瓦解儒学大厦必须从思想运动和教育改革两个维度消除精神儒学,通过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变化削弱权力儒学――其中包括科举制度及其指导下教育制度的变化。无论从哪个维度瓦解儒学,都必然涉及到教育。
辛亥革命使儒家“大厦”摇摇欲坠,但袁世凯的“复辟”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儒家“大厦”。然而,随着尊孔复辟闹剧的结束,儒家思想在制度层面完成“最后的疯狂”后悄然结束,这也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帷幕。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新一代掌握了文化领域的话语权,策划了以反儒传统为基本精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而促进了精神层面的去儒[7]。民主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要求改革教育制度,培养有新思想的公民,而不是“儒家”,确保反封建主义的胜利和政治主张的实施。因此,引入了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成为解构儒家教育体系的武器,建立新教育体系的工具。毫无疑问,儒家思想的衰落也表明,它将不可避免地在未来的教育“变革”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被教育思想、内容和行为道德驱散,也给与儒家思想融合的教育民族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