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生活就是教育
时间:2024-08-27 23: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生活就是教育,一切美都来自生活,一切美都来自生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的原始,生活是自我管理的,生活是必要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总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生活总是包含着教育的意义。”“手和大脑一起工作,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双手和大脑,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起来很有趣,让我明白教育应该引导孩子进入生活,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他提倡“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法,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多么重要。读陶行知先生简单而深刻的理论,更让我震惊的是,这种“生活就是教育”的理论实际上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强调,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都是课程,所有的环节都成为了渗透教育的最佳机会。
二、解放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1.营造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环境,解放孩子的眼睛
儿童素描可以更好地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它不要求儿童被动地按照规定的标准图像绘画,而是要求儿童主动观察,发现,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
例如,在春天的主题中,我们将安排户外艺术素描活动。我们的花园位于山塘河畔。利用社区资源,山塘街融合了苏州小巷、石板路、亭台楼阁、假山、柳树等的特色风景。春天的风景很美。在带领孩子们素描时,我们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春天女孩的足迹,尽量用详细的话来描述。
幼儿A:“我在草地上发现了春姑娘的足迹,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我做了指导总结。
老师:“是的,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了春姑娘,草叶是什么绿?”“嫩绿色”。“为什么是嫩绿色?”
幼儿B:“因为草刚发芽,叶子最嫩的时候,所以是嫩绿色的。”
在儿童交流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儿童梳理美丽风景的位置、特点、色彩等,这样的素描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教育理念和模式,改变了“例子”――示范――临摹是“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素描活动成为一种美丽的个性体验。
2.提供生活化的艺术教学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儿童艺术活动的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教师的作用应主要是激发儿童感受美、表达美的兴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2
教师应在全面了解教学实践和儿童实践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教材,即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促进儿童的感知、理解,愿意接受物理或图片,可以表现出对生活和自然美的感觉。我们的儿童生活艺术活动是把“孩子跟着老师,老师抱着孩子”变成“老师跟着孩子,孩子试着自己走。”例如,在“报纸变化”活动中,使用各种废报纸变成同样有趣的玩具。通过独立学习、探索,孩子们逐渐理解和讲述,我记录孩子们的生产过程,现场操作尝试,演示生产困难,改变老师演示,孩子们学习方法,让孩子们观察比较,同时在操作中建立自己,掌握技能,孩子们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材料制作,完成工作,充分展示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3.寻找生活化的艺术创作材料,拓展孩子的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儿童利用周围的物品或废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美化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现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料,组织孩子开展艺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兴趣。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增加一些生活艺术创作材料。
例如,在春天的主题中,开展了艺术活动“可爱的蜗牛”。活动前,我带着孩子们在雨后散步观察蜗牛。观察时,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最明显的特点是蜗牛壳。一个孩子兴奋地告诉大家,大泡糖盒可以用作蜗牛壳,大家听后都觉得很合适,于是孩子们决定明天带糖盒。第二天,每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个糖盒。只有一个孩子带了一袋蜗牛壳,大家都看着,对孩子带来的蜗牛壳表示怀疑。孩子立刻拿出家里做的小蜗牛。小蜗牛真的出现在小蜗牛壳里。于是,我称赞了孩子,请他介绍他的收藏过程。原来,他在吃饭的时候就想到了。碰巧他在家吃饭,煮蜗牛。孩子们把吃好的蜗牛壳洗干净带来。
从尊重儿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扩大更多来自生活的艺术创作材料。儿童艺术活动材料的生活,即“艺术”和“材料生活”的巧妙结合。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艺术教学阶段的反思
通过内容生活、环境生活、材料生活等策略,引导儿童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展示周围的生活世界。通过儿童良好的艺术行为表现,生活艺术表现主题和活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兴趣。通过生活方向,孩子们可以感觉更深刻、更直接。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儿童自愿、自由表演,儿童艺术活动的动机越充分,我们开展了一学年的生活艺术教育活动探索,发现儿童的兴趣、想象力创造、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真的不需要孩子们交出非常精致的艺术作品,充满个性化的生活艺术教育,让孩子们进入生活,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