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4-09-14 00:5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水平低,少数人缺乏抗日战争意识,政治水平很低。通过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加强了抗日宣传和民族团结,唤醒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热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水平,统一了思想和党的政策,全心全意地跟随党。
 
1.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政治素质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我党民族政策的宣传。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的政治意识,将保卫国家的意识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族与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民族解放和民族革命的洪流。例如,1937年,为了实现党提出的统一战线目标,庆阳民众教育中心安排的《不当亡国奴》、《爱中国》等小说和短剧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表演。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民的民族意识都被唤醒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还我领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救亡口号。1941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在报告中写道:抗日战争高于一切,一切都服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不胜利,每个人都是亡国奴隶,什么都没有,这是边境妇女和儿童都知道的事实。
 
2.各民族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或参加抗战
 
随着边境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入,群众聚集在共产党的旗帜下,参加自卫军,保卫国家。在党的伟大号召下,人民积极参军,其中不乏妇女争相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仅1939年,就有1000多名妇女自卫军接受了审查会议的审查。他们还参加了军事表演,赢得了广泛的赞扬。民族教育的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群众积极捐款和物资,共同努力抗日战争。在此期间,红军教导师驻扎在庆阳,但当地经济贫困,军队吃了最后一顿饭,庆阳人民教育中心的人们慷慨解囊,给军队带来了食物。可以看出,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大大提高,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一些保障。
 
二、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1.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
 
文化反映了一定的政治模式和社会经济,但也影响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延安时期,陕西、甘肃、宁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共同推翻江家王朝。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群众将思想统一到政治军事活动中,为政治军事活动提供帮助。
 
2.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政权建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教育必须以政权建设为保障和前提,这也是政权建设的条件和内容。只有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才有机会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边区民族团结教育逐步发展成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积极贯彻民主纲领,统一思想,团结抗日战争,深化民族政治建设,为边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边区民族团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使抗日战争持续下去。民族团结教育是反战根据地发展和边区民主政治实施的需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族团结教育政策,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非常重要。它把社会文化放在人民心中,实现民族团结与政治教育的统一,积极打破封建迷信,提高人民抗日战争和打败江家王朝的热情,为今后参与革命、建设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