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振兴

时间:2024-09-14 00:5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首先,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发展
 
宗教信仰作为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宗教文化的学习、对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宗教建筑的建设上。
 
1.尊重民族宗教信仰
 
延安时期,边境地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回族及其信仰的伊斯兰教的通知、规定和文件,以贯彻党的宗教和民族政策。例如,《陕甘宁边境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纲领》明确要求尊重回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习惯、宗教和信仰;《回族问题纲要》要求尊重回族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反对和禁止鄙视和侮辱回族的言行。
 
2.学习民族宗教文化文化
 
通过出版《回族概述》、《回族工作问答讲话》、《回族工作简要手册》、出版《回族问题》等手段,全面介绍了伊斯兰教的教义、起源和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普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知识,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
 
3.帮助兴建宗教建筑建筑
 
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帮助国内回族聚集区建立了5座清真寺,并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了便利。延安清真寺新建成后,毛泽东同志还亲自写道:“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向第二届边区参议会报告和建议书写道:到1941年,边区任何有回族的地方都有清真寺。
 
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振兴
 
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保障和尊重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大团结大有裨益。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1939年秋,中央党校在陕甘宁边区设立了回族班;陕北公学民族部成立于1941年;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1944年,边境地区政府创办了8所伊斯兰小学。同时,在边境地区西北部定边设立了伊斯兰公学,将阿拉伯语纳入课堂教学。此外,还建立了两所蒙古学校;1941年,民族学院成功成立,招收汉、回、蒙、苗、藏等民族学生300余人;在积极筹备下,成立了回族促进会和蒙古文化促进会。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部分,延安时期,我党在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校、军事政治学校招收了大量少数民族青年,培养他们成为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在各民族聚集区,通过冬季学习、夜校、识字班、识字组等形式消除青年文盲,提高其识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