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留守大学生现状
时间:2024-10-12 23: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留守大学生的“留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农业活动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中国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学者赵元曾预测,“人们相信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中国农村最革命性的变化,热情地谈论城乡壁垒的打破,城乡经济结构“一元化”的前景,预测到2000年,中国将有2亿农民离开土地……”自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现象极度加剧,据统计,1993年只有6200多万农民工,现在9亿农村人口,约6亿农民将逐渐改变身份进入城镇。
新世纪,“离乡离土”现象已成为我国农村不可遏制的潮流。“农民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84年以前,农民非农化的主要途径是进入乡镇企业,即“离土不离乡”;1984年以后,除了当地的非农业转移,农民开始离开家乡,在其他农村或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其特点是“离开家乡,离开土地”。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浪潮中,农民不再因战争、饥荒、疾病等因素而独立离开土地,而是自发地寻求土地以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有意识地“离开家乡”进入城市。自新世纪以来,这种离土现象来得更快,比上世纪末更彻底地放弃了土地。“离开家乡”的出现必然会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留守儿童精神贫乏,自然生态恶化,农村道德衰退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随着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空虚,空心家庭数量大幅增加,由亲属照顾的未成年儿童成为留守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成为留守大学生。
二、留守大学生现状
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有留守经历。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与父母正常沟通,造成了他们成长环境的缺陷。在儿童留守过程中,缺乏家庭教育、缺乏父爱或母爱等因素可能会给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埋下阴影和创伤。一旦这些不良因素被诱发,就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与初中和高中相比,影响大学生活的因素更为复杂,留守大学生以前隐藏的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就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目前的留守大学生群体引起了大学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留守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一是抑郁、焦虑、恐惧、悲伤和抑郁;二是内向、敏感、脆弱、偏执和叛逆;三是冷漠、疏远、无助和孤独;四是人际关系差、自我评价低、难以融入群体等。因此,高校应深入了解留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原因,探索对策,对留守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