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友好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道德素养

时间:2024-10-20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友好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道德素养、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其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其道德素养也直接受到社会道德素养的影响。然而,当前社会、家庭和学校友好言行的不足不仅反映了社会本身的缺失,而且对大学生友好言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以大学生友好教育为切入点,是提高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必要条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堂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儿童仁、义、礼、智的能力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和培养方法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学习上,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由于家长对德育与智育关系认识不清,加上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孩子年轻时对友好没有正确的认识,不利于接受道德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友好行为的形成[13]。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友好教育,既能促进家庭和谐,又能促进家庭美德的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友好教育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制度的慢性病,大多数学校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友好素质的培养。繁重的学业负担使中小学生没有时间考虑综合素质的提高,错过了友好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也给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带来了困难。目前,高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活和生活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此外,许多高校也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纵观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友好教育活动和内容。可见,高校缺乏友好教育。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稳定的友好观念,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由于社会精神生活的整合程度较低,人们普遍对道德选择感到困惑。事实上,不难发现,当人类的感情或利益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时,人们总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大学生面临社会或生存压力,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他们就会做出一些违背公共道德的行为。相反,对大学生的友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对社会和他人的宽容和友好的态度,然后以大学生为载体,全面提高社会道德素养。
 
大力倡导友好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必要的道德素质和精神追求。大学生是促进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风向标。如何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友好教育是发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