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视角”不够
时间:2024-11-09 23:3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目前,在中学校园里,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忙于家庭作业,忙于学习,另一部分(认为高考或高考没有希望)不想进步,甚至缺课,逃学,问题学生增加。现在我将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存在偏差,轻视“人”,轻视一些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的老师为分数而教,有“只分数论”的功利主义
自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学校根据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类健全的个性。然而,在宏大的目标下,很难看到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在宣传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被忽视,在一些学校,教师工作评价更注重入学率,判断学生是否优秀仍然单方面把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有些学校盲目追求高分,却忽视了如何做人、关心他人、理性把握自己行为等人格的培养,更谈不上根据男生女生的特点进行行为教育,导致少数学生产生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习惯。公立学校应以学生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未来利益教学为宗旨,但有些学校只关注短期利益,反映在学生身上,为了关注文化成就,强制灌输知识,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不受尊重,教育效果不好。
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视角”不够,时效性不强
学校不可能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有多高?虽然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是对“人”的理解不够透彻。例如,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热爱党、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当我们到达大学时,我们应该“根正苗红”。事实证明,过早注意知识灌输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当他能理解的时候,他已经厌倦了重复的机械灌输,甚至产生了叛逆心理。我国思想教育的更大问题是注重政治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的要求。复杂、早熟、前卫是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的主要特点。除了外在的文化成就外,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如今,社会文化复杂,社会价值观多样化,学生思想日益丰富。个人观点和认知逐渐上升为内在意识。学校传统的传道教学功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传道之路并不那么顺畅、自由、容易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