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时间:2024-11-09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事物属性的理解,其认知过程是:感觉―选择性注意―知觉―记忆。任何理性知识都是从感性知识升华而来的。在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感知、体验、实践、归纳和总结。影响人类认知的主要因素有:感官刺激信息和学生的需求、兴趣、信念、知识和经验。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主客对立”为基础,以“灌输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系统地教学生书本知识,强调中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倾向。一旦这种模式处于相对开放的改革创新环境中,其局限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以更快、更生动的形式蜂拥而至,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知识根本无法吸引当代中学生。教学模式单一,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信念,不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不管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何,这样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如何让学生理解书中知识的真正含义?只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规律是人的认知规律,即人理解客观事物、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按照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此外,思想道德课程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接近学生心理和生活的学科。因此,思想道德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有力回应,缺乏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采用强制灌输的教育模式,不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状况,采用简单无聊的教育方法,学生只学习道德知识和各种道德规范,不能解决道德行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是思想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一个练习课上,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共汽车让座,但其他人甚至没有感谢,你会让座吗?学生们很快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答案,应该让座。一名学生问,如果他在路上帮助被撞的祖父,结果错了,他将来应该愿意帮助别人吗?我说:“我们应该小心,勇敢,愿意帮助别人总是值得提倡的,但有时我们应该注意方法,考虑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一些教育工作者擅长“教学不知疲倦”,但有时忽视学生的愿望,由于缺乏良性的沟通、沟通、理解和尊重,不注意学生的想法,不注意学生成长的真实环境,从长远来看,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解铃还需要系铃人”。我认为,要突破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瓶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思想教育创新的关键。该团队应反映三个新概念,即新概念,不遵守规则,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识,能积极学习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迅速接受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等前沿知识,及时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断赋予德育新内容;新手段,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掌握学校德育工作手段和艺术,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对象。该团队还有三个变化,从教师主导理论到学生主体理论,从教育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从强调学生共同教育到注重个人教育。总之,我们应该真正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
综上所述,要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追求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根据人的特点和需要,探索符合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德育、体育、情感、艺术、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发展潜能,培养良好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