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措施

时间:2024-12-09 00:0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措施
 
高校应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在毕业后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高校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将“法制教育”隶属于“道德教育”。这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就业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由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不平等,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约定劳动合同具体内容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高校应将法制教育,特别是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2.就业法制教育应选择多种教学形式
 
学生法律理念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点,选择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教学形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即打破传统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育教学转化为师生相互交流、充分参与的平等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法律教育活动。除了利用课堂教学法律理论外,还要注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就业法律教育质量。
 
3.加强就业维权平台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就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学生法律观念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正确运用法律知识,面对与求职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因此,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依托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建立相对高效的权利保护平台无疑是必要的。这样,当学生在就业中遇到无法解决的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权利保护平台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这也是高校就业法律教育的合理延伸。
 
4.建立就业问题实例档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相关教育应有针对性,不能脱离就业现实。高校应根据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建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案例,包括问题的原因、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一个真实的档案对面临求职的学生更有说服力,有助于指导学生就业,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可以促进其顺利就业,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系统开设就业法律课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法律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促进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