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类型
时间:2024-12-09 00:0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特殊群体大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学习、精神面貌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大学生群体。与普通群体大学生相比,他们在经济状况、身心健康、自身素质、竞争力等方面或多方面处于劣势,呈现出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如果不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会影响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还会成为高校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1、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类型
(一)经济困难群体
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以黄河科技学院一所二级学院为例,全院4000名学生中,近三分之一被认定为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压力大,他们经常努力学习,节俭生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来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
(二)学习困难群体
指因自身积累不足、能力不足、方法不当而无法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的大学生。有的学生缺乏自律和自学能力,在宽松的大学氛围中失去学习目标和动力,或对专业和课程缺乏兴趣,或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消极被动。
(3)心理困难群体
大学生在处理情绪、人际交往、竞争、学习等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自卑、孤独、焦虑、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长期无法消除,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4)沉迷于网络群体
指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朋友,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群体。调查发现,25%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53%的学生偶尔玩手机,只有22%的学生说他们基本上不会。在课堂上,大学生主要使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刷微博、浏览新闻、发短信,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容易对手机造成病态依赖,形成自闭症。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一是当前地区、城乡、产业贫富差距较大,直接导致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人数持续上升。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竞争压力下,一些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心态失衡、自由放任自流,成为超负荷的特殊群体。三是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容易滋生,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2)家庭因素
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粗糙简单,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些父母把理想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有些父母照顾孩子。在这些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很容易冷漠、孤独、叛逆和脆弱。
(3)学校因素
学校注重教育内容的科技理性、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实习和实践。有些课程知识老化,内容陈旧,教师满堂,学生被动听,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使一些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4)自身因素
大学课程涉及面广,课程内容不具体,学生课后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难学习有用的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整天生活混乱,厌倦学习,沉迷于互联网和其他不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