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障措施

时间:2024-12-09 00:0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障措施
 
(1)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1.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应占据互联网的新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传播正能量。特别是对于班上的特殊群体学生,我们应该主动添加他们的QQ、微博等。,积极了解和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情绪和动态,学会使用网络语言与他们交谈,及时教育和帮助他们摆脱不良行为。
 
2.不仅是心理困难的学生,还有各种形式的特殊群体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一方面,要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特殊群体大学生对心理状况的认识,学会更有效地调整自己。另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
 
3.职业规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于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来说,制定职业规划可以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增强紧迫感,提高执行力,帮助他们实现从“职业”到“职业”的过渡。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完善大学期间的学习、职业、爱情和生活规划,定期分析、评估和纠正规划,积极全面发展自己。
 
(二)建立健全扶助机制
 
1.辅导员应掌握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信息,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数据库,通过查阅学生的原始材料,如纸质、电子档案、学生填写的基本家庭信息,结合学校表现、学习和生活,将这些特殊类别的学生输入信息数据库,不断更新动态,坚持长期跟踪观察。此外,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QQ群等互动交流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强化家庭责任。我们经常与宿舍学生和与特殊群体密切相关的学生交谈,努力对他们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确保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援助措施的针对性。加强勤工俭学,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免费转变为有偿,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对于学习困难群体,可以通过大学学习方法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交流、专业教师的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学生干部与贫困学生、优秀学生与贫困学生自愿结对帮扶活动。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场景、讨论、游戏等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觉得课堂不仅是老师自己的事,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被动”到“主动”,学习主动性。
 
2.端正学风,规范教学秩序。良好的学风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在课程考核中,将传统的总结性考核转化为过程性考核,严格考勤制度,鼓励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为了净化课堂教学氛围,减少“低头族”,可以采取强制性要求与倡议相结合的方式,坚决制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在教室、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开展“不把手机带进课堂”、“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等倡议活动。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第二课堂等,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营造积极、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各种活动,扩大沟通,调整情绪,稀释心理矛盾和冲突,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能力。
 
2.注意人文关怀。辅导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涉及学生利益的学生,一定要听取相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合理合规的处理方案。坚决反对给学生贴上“优等生”“差等生”的标签,特别是不要歧视和隔离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在课堂上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氛围,用真挚的情感和切实的行动温暖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