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时间:2025-01-05 10: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自1997年初以来,中国科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1997年夏天以来,中国经济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东亚的金融危机。这两件事在20世纪末出乎意料地发生了,这绝不是偶然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就指出:“东亚没有经济奇迹,没有科学创新,没有新的经济体系突破,整个东亚经济就像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只要用针尖轻轻戳就会破灭。”这句话今天就被说出来了。多年来,美国5000家软件公司发展迅速,创造的利润价值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连续几年的经济增长很高,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点。这种长期的对比,当然有很多原因;然,除了金融管理的许多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能长期繁荣。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很难站在世界先进国家的森林里。”“全党和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科教振兴国家真正成为全国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这是江泽民主席代表国家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呼吁。如果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仍然没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这将是我们教育中一个重大的历史错误。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正在讨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创新意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在17、8岁时形成的,而这个年龄的人正处于高中时期。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小就没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不敏感、对科学和新发展不感兴趣、没有批判意识、没有奉献精神的人,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些宝贵的人类精神必须从小就被启发、引导、关爱、培养和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在18岁时基本成熟。在此之前,整个青少年都有两个思维能力发展的高潮。一个是14岁,正值初中;一个是17岁,正值高中。在这两个阶段培养的思维习惯将伴随人们一生。这说明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
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继承和记忆,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小学。我们总是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把知识记在脑海里就是真正学到东西。因此,我们大、中、小学教科书的知识容量和难度远远大于欧美。我们的学生学习很辛苦,很累。他们专注于加强重复性思维。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发展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时,欧美的学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西方人比我们赢得诺贝尔奖得多。
注重效益的西方人意识到,大脑不主要用于记忆和计算。人类没有鸟类的飞行功能,而是设计了飞机和火箭,比鸟类飞得更高更快;人类的跑步速度和耐力不如许多动物,但它们可以设计汽车和火车,比任何动物跑得更远更快;人脑的记忆和计算能力有限,但可以设计出记忆和计算能力极强的计算机。可见,人类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和延伸自己身体的各种能力,使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是中国教育工作者本世纪末应该深刻认识到的现实。今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只有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传统教育观念才没有改变。如今,考试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重复和记忆的负担比几十年前更糟糕。这种教育如何应对本世纪世界经济的挑战?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国家的最高利益,改变基础教育现状,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