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稳定投资是新经济常态下的现实需求
时间:2025-01-04 10:57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1、稳定投资是新经济常态下的现实需求
1.稳定投资在稳定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投资一直是山西省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分别高于最终消费和净出口的贡献率24.9和152个百分点。短期内,消费难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外部需求疲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投资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山西省经济增长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及时、适度地推出和推广若干重点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2.投资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新经济常态下的普遍规律,要求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优化投资结构是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当前的投资结构将决定未来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投资形成的生产规模和结构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就要求提前做好投资规划,逐步实施,形成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水平。
3.基础和薄弱环节的投资是造福民生的重要起点。目前,山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利设施、农田建设、道路交通、生活环境等投资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加上现有城市常住居民,大大提高了城市教育、医疗、道路设施、住房、水电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求。与此同时,该省不同城市之间的投资差距也很明显。以上方面都需要加强投资。
二、促进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商业和竞争领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要投资地位,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和变化,按照成本收益的原则独立决定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自负盈亏。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将能够由市场决定的一切交给市场。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继续精简和下放一批不利于企业投资的审批事项。放宽企业投资领域,增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动力,提高投资效率。
2.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调整政府投资结构,逐步降低商业项目投资比例,集中财政资源优先考虑重大(第113页)(第110页)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投资,加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社会事业建设;优先考虑国家支持项目中央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农村民生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自主创新和社会事业升级。
3.完善投融资制度和机制。进一步激发私人投资的活力。扩大私人投资领域,尽快推出第二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名单。积极探索和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PPP),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继续加强企业债券融资,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等领域新债券品种发行。加强与中国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