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时间:2023-11-29 23:25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儿童应基本能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4-5岁儿童应能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5-6岁儿童应能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1]本文件明确表明,在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接触当地的一些文化和方言,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完成相应的要求。此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的意见》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全面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以儿童、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国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国文化儿童读物。[2]本文明确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引导幼儿接触优秀文化。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提醒我们,我们的责任越来越重要。
1、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1)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概念。
根据生活经历和美好愿望,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目前,民间故事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黄涛在《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一书中认为:“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学领域。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一般是指人民群众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民间文学作品;狭义上讲,是指除民间传说、寓言、神话外,实现性强、幻想性强、散文性强的民间文学作品。[3]刘守华在《民间文学教程(上卷)》中说:“民间故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民间故事可以分为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神话、传说和童话。[4]本文提到的布依族民间故事是指由布依族人民集体创作和传播的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当地习俗和思想风貌,包括智慧人物故事、劳动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农民起义斗争故事等。
(2)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特点。
布依族民间故事的几大特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结构,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深受儿童喜爱。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一个特点是口头。民间故事大多是由本民族人民口头集体创作的,来自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简单简单,情节简单,语言简单。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自己民族语言的载体。通过阅读这些简单的民间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自己的方言。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点是游戏性。民间故事中有很多游戏性的东西,比如买鸡蛋、打赌、鸟唱歌等等。它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好奇、新鲜、有趣,而且激发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符合孩子们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民性。民间故事来自民间,更来自人民的劳动生活,为劳动人民创造。许多民间故事的内容大多反映了邪恶,描述了热爱人民的英雄事迹,惩罚了为非作恶的坏人。这个正能量的故事表达了真、善、美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在欣赏这一系列故事的同时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这对正在形成民族文化素质和心理道德素质的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通过布依族民间故事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可以真正感受到布依族的丰富文化,加深对家乡深厚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认同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美好情感,初步实现教育目标,弥补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对区域人文关怀的不足。
二、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
一是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书面语言发展的萌芽时期,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我们可以将布依族民间故事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五类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讲述活动提高独白语言和书面语言,通过对话活动培养孩子的听力行为和表达行为,通过听力游戏帮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孩子积极听力的水平,通过早期阅读提高书面语言和文学活动,向孩子展示成熟的语言,掌握语言,培养艺术现象力。二是有利于塑造儿童个性品质。布依族系列的民间故事,如《买橘子》和《买鸡蛋》,体现了英雄敢于斗争的伟大气魄和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他从未因为困难和地位低下而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帮助他人的决心,表现出不屈不挠的人生意志。这些布依族民间故事对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向心力的作用,可以引导孩子成为正能量的人。第三,有利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教育的开始阶段——学前教育的开始。《买鸡蛋》、布依族的民间故事,如《打贼》,从不同方面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勤劳勇敢。这对克服儿童自私、懒惰等缺点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