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郊区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

时间:2024-02-29 01:2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留守儿童的概念下,郊区留守儿童,特别是“父母白天在城里工作但晚上住在一起,祖父母代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的郊区留守儿童”,显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甚至一些保守统计数据也没有将这些儿童纳入留守儿童的范畴。为此,本文对这类儿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一、郊区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
 
1.城乡结合的“尴尬”
 
据初步统计,80%以上的郊区留守儿童由祖父母代代监护,亲友临时监护。代代相传的祖父母大多年纪大了,文化素质低,基本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学校无法为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怀,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名义交流。此外,城市发展的影响力,郊区留守儿童普遍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敏感性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出生在农村,在城市附近,父母流动,缺乏监督,心理失衡,问题层出不穷”的尴尬。
 
2.健康成长的“困惑”
 
由于父母仅限于“夜间住宿”,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照顾,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指导,祖父母和亲友的监督表现出“照顾、松懈的责任”,安全成长是最大的问题。郊区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孤独、极端、不团结、特别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为儿童形成问题甚至人格扭曲埋下隐患,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倾向。
 
3.家校联动的“短路”
 
经初步调查,大多数郊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学校和教师的儿童教育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与城市中小学相比,郊区学校在师资、教学理念、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和差距。家校联动不足,儿童兴趣培养、心理咨询等家校共同监管要素逐渐下降。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意识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一般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在情绪、情绪、学习心态和行为上产生不良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要建立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舆论力量,落实有效措施,有效破解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6年2月,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见》,从宏观角度对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然而,在微观和具体操作中,我们仍需要积极努力和探索。
 
1.全面建立“留守和”档案,利用现代媒体加强沟通
 
每学期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家长工作情况和联系电话,加强家长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建立班级教师与儿童家长之间的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班级动态、学生表现等相关信息,提醒家长和监护人教育、管理和监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倾向,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心理咨询。
 
2.全面完善共同监督机制,采取多元化措施弥补责任不足
 
学校将留守儿童纳入班主任管理考核范围,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开展留守儿童走访交流活动,做到儿童出现安全问题、情绪不好、生病、不良倾向、成绩下降或上升、家庭重大困难、迟到早退等现象,通过家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亲子交流、校园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3.加强社会宣传动员,自然生成全方位监管体系,自然生成
 
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全面宣传关注“留守儿童”舆论,争取同级政府的支持,给予资金保障。以学校为主体,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课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学校倡导与家长合作,建立家庭监督平台。通过儿童在学校的配对帮助,实现留守儿童家庭与非留守儿童家庭的互助,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学习等相关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积极健康阳光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