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

时间:2024-05-29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有目的、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创造了人类文化艺术史上辉煌的画卷。这是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一贯的主题之一。这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文明标志。
 
唐代张彦远云:“夫画家,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自然,不由自主。”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美学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视野的提高和扩大,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使艺术修养成为人类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方面。杜东原说:“绘画的成就在笔里流露出来,像物宜一样恍惚转化。足以激发人们的野心,激发人们的浩瀚。”现代艺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看到了艺术教育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
 
然而,当代艺术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观念的影响,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和隐患。随着改革开放制度的进一步扩大和实施,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一些粗俗的情况受到年轻人的高度赞扬,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似乎偏离了原来的方向。似乎艺术突然失去了最低标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新生在艺术学院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审美知识的训练和学习。在他们看来,任何传统、著名艺术家、经典都“接近”,浪漫大师“看现在”。许多人不仅失去了审美方向,而且以牺牲艺术本身的价值为代价,以强烈和极端的方式亵渎了神圣的艺术,导致“审美”接近“丑陋”,进入“泛艺术”的局面。
 
鉴于此,长期健康的艺术教育是摆在每一位艺术教育家面前的严重问题。我国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地位和有效途径。因此,艺术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审美教育的成败。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善人格的理想总是在艺术健康辉煌发展的时代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比如古希腊人身心健康和谐,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全面发展,都与其美学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文艺复兴杰出画家达芬奇几乎无所不能,米开朗基罗涉猎广泛而深刻,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审美)在改善发展人自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封建社会,书画也是人格修养的重要体现。虽然书法和绘画是由人创造的,但它也可以训练和培养“感受美的眼睛”,净化“清晰的味觉”的心。
 
当然,我们的艺术教育要以合理性为前提,既要有明确的健康指标,又要有开放的体系。因为精神美和假丑是一对旗帜鲜明的范围,所以艺术教育标准应该从这个角度明确,不能含糊。此外,由于美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标准化应该是开放的范围。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人性”或“人文”基础。追求真、善、美和对生活的理解、感知和感受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无论感觉和追求的方式有多大的不同,都不可能否认这一点。“审美教育的重点都是感性的人。在感性层面上,激发、诱导、发展人的各种实质力量。审美人士,不仅代表着具有特殊的艺术资格或敏锐的艺术感知。它是一个具有人本体论意义的概念。。。这是一种要求完美、统一、生存的态度,也是掌握完美、统一、生存的能力。”
 
这里提到的“人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是指人类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人格的人性美。从形式上讲,我们可以说这是东方艺术,西方艺术,但从本质上讲,艺术没有边界,它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和本质,违反这一点将走向反艺术、反人类、反社会的死亡。
 
一些当代画家不认真研究艺术的奥秘,浮躁。在“与世界接轨”旗帜的掩护下,他们觉得自己“捡起”了一些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垃圾”,甚至献出了民族尊严,换取了西方老板的“银子”,给很多缺乏辨别力的人造成了错觉――事实证明,他们在国外很受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参观过的人都知道,大多数西方人也忽视了所谓的当代艺术,即使他们去看,他们也只是出于好奇。真正让人们停留和逗留的仍然是传播人性美的传统经典艺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派系“早死”证实了这是没有活力的。西方对中国后现代主义追随者的“包装”是文化殖民主义行为的表现,我们应该清楚地理解。否则,我们不仅会失去艺术本身,还会失去民族自信和自尊。
 
虽然艺术生活在于原创性和不准确性,但它永远不会改变。不管艺术创作的自由飞得有多高,总要有一根线拉,否则半尺也飞不起来。我们大多注重赞美青胜于蓝,而忽视了蓝的道理。我们应该明白,艺术创新有着广泛的自由,但它仍然受到自身规律的束缚。回顾过去,了解新事物。我们不能放弃传统。所有的艺术现象都是特定文化的见证。对此,孔子的理论很好:“以道为本,以德为本,以仁为本,游于艺术”,孔子在这里指出,艺术活动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本,以仁为参考,不能乱搞,否则就“不知其可”,连疯子都可以当艺术家。
 
艺术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人们总是某种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来谈论艺术教育,“即使是最有创造力的天才也不能超越他诞生之日为他确定的一定界限。并不是一切都可能随时发生,特定的想法只能在特定的发展时期产生。”
 
因此,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仔细接受外国文化中有益的营养物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从民族到全球的条件:1。适应普遍人性;2.符合共同的审美情感;3.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没有这三个条件,世界民族只能陷入文化保守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无法自拔。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老中国女性的“三英寸金莲花”是最民族的。我们能说这种异常、扭曲和不正常的物品是全球性的吗?同样,外国文化也不能等同于全球性。因此,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民族性是以全球性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全球普遍真理来克服民族性中的“怪胎”,使我们的民族性具有真正的世界性。
 
提到这一点,我们对艺术教育的本质、态度和标准有了简要的认识。如何实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我认为艺术教育也应该从“知识”、“情感”、“意义”和“线”四个字开始,但重点是“情感”和“线”,这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我们应该广泛利用书籍、博物馆、展览场景等艺术资源,让学习者知道什么是不朽的绘画,什么是经典,为什么是经典?让他们有辨别能力,写出理解经验。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方面,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力。让情感个人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丰富多样的生活中,无私地感受生活的意义,感受生活的存在。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让情感融入生活和世界,感受真实的意义,实现“真实的意义,无私地感受生活”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