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时间:2024-10-21 23:4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据报道,中国有210万名工程师,35%的大学生学习工程。目前,“现役”和“后备”工程师数量居世界第一。但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整体质量在55个国家中排名第48位。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有54万名“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中国只有16万人,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70%以上的工程师满足了印度全球化的需求。与“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数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中国需要的科技工程师数量是日本的3.68倍[8]。此外,在我国现有的160万年轻工程师中,大约有16万人适合在外企工作。中国工程大学只有10%的毕业生能够达到跨国公司的就业标准,而印度是25%,比利时是75%以上[9]。这说明,虽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很大,但工程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指标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最新研究表明,2010-2020年,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将在4.53%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率和物质资本投资率持续稳定的前提下,60%的目标可以实现[10]。但要真正把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目前的39%提高到60%以上,关键是要依靠大量的创新人才。高校有责任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现行工程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育思想陈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与国家战略的需要没有紧密结合。主要原因是工程教育的教学体系长期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进行划分和安排,缺乏适应现代工程特点的变化。基础课甚至相当一部分专业基础课都是按照科学教育的理念组织的,主要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是根据工程的需要进行重组。专业课还主要讲技术和分析,以还原论为基础,缺乏工程的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在学科定义、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需要根据工程特点进行纠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国外引进的一些新概念还没有得到充分普及,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创造性的应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重组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人才培养体系单一,体现在培养结构和层次体系不完善、传统学科相对齐全、跨学科、新兴学科发展不足、新兴产业崛起、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升级发展趋势仍有较大距离,缺乏快速调整机制。
 
从表2可以看出,以信息、机械、土木工程、运输、轻工业、化工为代表的传统工程专业培训规模一直处于各类工程专业的前列,相应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先发展产业的专业结构尚未形成。在层次结构上,多层次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去,我们过于重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忽视了大专的发展,导致高技能人才总数、结构和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较弱。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和引导人才队伍建设,但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工人的24.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种结构性矛盾也使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共存。
 
三是人才培养平台薄弱。缺乏对教学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校园文化平台的支持。在教学方面,平台对研究型、数字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国际化教学等方面的支持有限。在创新实践方面,主要表现为课内课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国内外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缺乏工程实践培训,使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强,对现代工程必须具备的经济社会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和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质量。在校园文化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敢为人先、鼓励成功、合作创新、允许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例如,我们提倡追求真理,不怕失败,但在评价体系中充满渴望快速成功和即时利益;我们希望激发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教学管理体系中设置了许多限制来扼杀学生的主动性[13]。因此,教师仍然是课堂的领导者,“不提问”已成为中国大学的短板[14],以及211所大学师生互动最差的现象[15]。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大学将难以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缺乏社会创新氛围和环境。统计数据显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中国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的比重一直在54%以上,而到19世纪,中国的比重已经大幅下降到0.4%。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科技开始日落[16]。在儒家正统思想逐渐制度化的时代,人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力被压抑。今天,它的负面影响仍然隐藏在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虽然新时代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由于中庸观念的影响,“枪打出头鸟”根深蒂固、“沉默是金”等不仅仅是老调重弹,很多情况下确实有经验教训。因此,人们只会趋利避害,朝着最不会出错、最不可能创新的方向前进。虽然新时代需要“容错”的氛围,但中国人习惯要求人才成为道德和职业完美,天才通常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也会遭受无数的起起落落,人们往往在不理解的基础上,理所当然地给予太多的道德要求,失败者缺乏必要的宽容或帮助。虽然创新需要超越功利主义的追求,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它深深烙上了实用主义的印记,注重手段而不是价值,注重结果而不是探索。当不能立即带来实用价值时,创新往往很容易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