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

时间:2024-11-03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的编译和翻译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即跨文化交流。”[1]。具体来说,跨文化交流是指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流能力一般是指不同背景下人们相互交流时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单一文化影响造成的语言错误,使交流成功的综合能力。”[2]。张洪玲(2007.85)指出,“如果交流能力是指外语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有效交流的能力,那么跨文化交流能力就是超越特定语言和文化群体,根据不同语境灵活应对自由的能力。”[3]。
 
二、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具体内容也不同。我们只考虑中国国际教育的专业性质,将中国国际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细化为以下内容。
 
1.认知能力。
 
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是指对其他国家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包括语言文化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人文地理、习俗、时间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
 
2.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流利地说对方国家的语言,他们至少应该有能力用通用语言(英语)与对方交流;能够利用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语体文化、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解决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指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心理上适应对方的文化和交际模式,适应对方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国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态度良好。在接受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主动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和交际模式,确保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4.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有效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包括语言交流技巧、和谐相处能力等。行为能力要求沟通者克服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和突发问题,使跨文化交流既得体又有效。
 
5.教学能力。
 
跨文化教学能力是指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汉语教学(包括汉语和汉语文化知识)。
 
以上五个指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一定的层次关系。认知能力是前提,应用能力是保证,移情能力是基础,行为能力是过程,教学能力是目标。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达到前四点,就可以提到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对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人才来说,第五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合格。因此,与其他专业人才相比,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更应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否则将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