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改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4-11-21 23: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改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教育发展的杠杆作用。文化大革命前,老中专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推进行业办学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之路。现在,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在实施校企合作,但这种合作总体上大于内容,并没有触及校企合作的灵魂。这一次,《决定》和《规划》明确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一系列改革行动,使校企合作做大做透,赋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更多内涵。
 
(1)以专业整合为突破口,促进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针对当前地方职业教育多头办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于复杂的现状,各地职业院校专业整合要明确专业集群发展理念,引导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发展3-5个拳头专业,确保拳头专业形成强大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错位发展,尽量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调整过程中涉及的教师流动、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配置,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协助。
 
(2)鼓励“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新格局
 
多元化办学模式是《决定》和《规划》提出的另一个新思路。在这方面,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应发挥先行先试的先锋作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管理权的同时,也应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管理权。一方面,拆除职业学校围墙,实行开门办学,鼓励学校引进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和资源优势,开设各类校办企业和教学工厂,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岗位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校和企业在创造教育价值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要鼓励学校到企业办学,倡导“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课堂”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为企业一线员工创造在职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条件和机会。
 
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新模式,探索职业院校、“公立、私立、公民”等形式;实施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打破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政策界限,平等管理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将工程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纳入职业教育政策支持范围。改革学校制度、学校地位和学分管理制度,规范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学校职业教育管理。
 
(3)由高职院校、工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牵头,编制相同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
 
构建与各类、各级教育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是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统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在现有政策环境和制度机制的作用下,各地要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第一步贯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渠道,然后逐步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硕士、博士的渠道。在这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具体做法是:由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编制详细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开发配套教材,由相应的中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以标准形式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所必需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发展平台和成长机会。
 
(4)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和聘用办法,淡化教育标准,强化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扩大兼职教师和技术技能教师比例,提高职业院校就业灵活性,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二是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聘任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就业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支持力度,实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岗位采购服务制度。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