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积极构建“师生共建”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3-12-07 23:2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媒体发展迅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被动教育、保姆教育和自由放任教育,使学校被动、学生消极、教育盲目,教育目标的理想化和功利主义、教育环境的不完整性、教育地位的不平等,使当前教育存在各种缺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高。
由于自我教育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对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首先,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被视为“目的”―手段之间的关系强调引导个人接受社会为他设定的教育目标,从而将其内化为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被视为“整体”―“部分”的关系,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下一个概念,与他人的教育相对应,地位相同,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第三,作为教育理念的表达,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和叶圣陶的“教学不是教学”都表达了这个概念。[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个人根据主体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提出任务,以自我为理解和转变的对象,通过自我理解、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提高和提高自我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活动。[3]目前实现自我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指导机制、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指导机制是榜样指导、目标指导和价值指导;组织机制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同龄人互助、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合理的规划、活动经验和多元化的评价。[4]111114中国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自我教育有很强的认同感,但自我教育的情况和效果一般(只有149%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积极积极地开展自我教育,只有24%的学生认为自我教育效果更好)。研究还表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不平衡:自我认识和自我要求强、自我实践和自我监督能力差;自我教育方式单一。[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组织的教育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和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目的。因此,探索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方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实现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积极构建“师生共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课堂主要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道德灌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应试教育,但从教育目标来看,它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并没有深入学生的灵魂。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想不是一个人需要的时候能记住的一套话。”“教育最重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让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优缺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没有用的。”[6]174此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师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师生意义共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权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有平等的机会阐述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阐述和表达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视门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使课堂成为意义迸发、融合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意义增加了学生的意义,学生的意义增加了教师的意义,学生之间的意义也相互扩大,最终使教师和学生的意义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这种意义共建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一方都是表演者和体验者,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是师生的共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
要摒弃“传道、教学、解惑”的传统观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在教育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控制和调整自己。
2014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二期贾跃等: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模式(2)培养学生自我安排学习的能力
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如今,许多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使学生能够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无疑是解构“一刀切”模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形式现象。比如学校提供的可选课程学分很少超过必修课程学分;学生选课缺乏引导机制,盲目性大,有时学生别无选择。因此,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培养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
(3)探索“问题教学”的有效路径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形成了对教师和书籍的依赖和对知识的记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或由小组完成研究,客观地促进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合作。其次,通过讨论社会和网络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目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参与讨论国家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立场观点片面,大多是听从,不能客观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将学生的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大梦想引领小梦想。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将个人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教会他们关心、尊重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