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问题
时间:2024-08-03 23: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问题
评价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件事的价值。施良芳教授认为,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由判断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价值的活动组成。虽然评价只有一个基本目的,但它可以起到很多作用。评价在课程中的作用包括:诊断课程;修正课程;比较各课程的相对价值;预测教育的相对需求;确定课程目标的程度等。
在泰勒看来,课程评价的本质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改变和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反馈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六个问题:
1. 评价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遵循“内在”理论和“外部需求”理论两个概念。“内在”理论是指强调大学生“教育生活”和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客观现实。“外部需求”理论是指强调社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看出,对通识教育课程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的评价不仅要满足大学生内部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呈现出以下变化:(1)关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向知识、能力和质量的“和谐”领域转变;(2)从培养专业人才到培养合格公民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3)从专业生活领域到自主创造性生活领域,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品位的“和谐”精神生活。
2. 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性是指该目标的总结是否适合通识教育目标。基于以下判断:(l)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2)通识教育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已基本确立;(3)高校加强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在内的整体课程体系改革;(4)在充分认识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高校从教师、课程政策、教材建设等保障条件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3.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计划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整个课程计划对各类课程分配的合理性,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内部各学科领域的科学性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识教育课程计划中具体学科的科学性。
4. 对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对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选择的评价;二是对课程内容组织的评价。
对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评价主要是对其内容的整体性和连接性进行分析和判断。虽然我们一再强调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性、广泛性和通识性,但这不是知识碎片的积累,也不像专业课程那样注重知识的逻辑和系统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处理。
5. 对组织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不必像专业课程那样讲50到60个小时,通常有20到30个小时,甚至超过10个小时。教授通识教育课程不仅限于课堂,像一些专业课程一样,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有实践和实习,如社会调查、现场采访、实际调查等。
6. 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
必须从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或学生成绩。然而,考试不仅要测试学生获得或记住的知识数量,还要关注他们是否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想法来识别。判断和分析一些社会事件,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或使用表达和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