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新思维实现了包豪斯的教育伟业
时间:2025-01-06 13:3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新思维实现了包豪斯的教育伟业
在前一章中,我们讨论了包豪斯的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让我们从艺术设计教育的角度来讨论包豪斯的影响。自20世纪以来,包豪斯几乎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成功的代名词。包豪斯的实际影响及其广泛而积极的指导意义已经超出了其自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那么,是什么让包豪斯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呢?简而言之,这是思维方式的根本变化。
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在《包豪斯》一书的前言中,“在当今时代,有人会不断地问包豪斯提出的问题——艺术和技术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优秀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对生活在其中的人有什么影响——与此同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像以前一样得到回答。那些设计我们生活的人仍然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学院中,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仍然普遍影响着他们目前的教学。”
包豪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时期。(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着培养20世纪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泛招聘人才,聘请艺术家和工匠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教育体系;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绩。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了包豪斯校长职务,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者。共产党背景下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展到政治激进,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年辞职,由密斯·凡·德·罗辞职(MIES VAN DE ROHE)继任者。面对纳粹势力的压力,接任者密斯尽最大努力维持学校的运转。1932年10月,纳粹党占领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是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把学校搬到柏林一栋废弃的办公楼里,试图重组旗鼓。因为包豪斯的精神是德国纳粹所不能接受的,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无能为力,并于今年8月宣布包豪斯将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关闭,不得不结束他14年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