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提供实践保障

时间:2025-01-09 20:2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开展文献信息课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提供实践保障
目前,我国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展文献信息课程教学,中小学生缺乏系统的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缺乏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分类和整理的技能培训。因此,要重视和开设文献信息课程,逐步系统地向中小学生传授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在文献信息课教学中,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阐述复杂的书籍、期刊检索方法和检索方法;同时,通过查找书刊的索引号、期刊名称、分类目录等方式,教学生如何快速找到书籍。在开展文献信息课程的同时,学校必须加强电子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如果没有方便学生查阅和拥有丰富信息的现代网络图书馆,教师和学生一旦遇到问题或需要查询信息,短期内难以获得及时的信息支持,中小学生信息质量培训和学校信息质量教育也将成为空谈。因此,为了使学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增加图书馆资金、管理、大使馆、图书数量、质量、管理员工专业素质、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建设水平达到新水平,以满足信息质量教育时代的要求。
2、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是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无论我们如何强调教学质量,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和发展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责任人,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使各学科教师及时、全面地学习和了解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如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突破时间限制,不在线学习;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投资,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增强信息意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为教学服务,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学习环境,引导和组织他们的感知、探索和合作,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和创造。同时,为教师在学科领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3、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常规课程的整合,探索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新道路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和伦理融入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可以结合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操作、接触、熟悉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对计算机网络有良好的印象,然后产生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在中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不仅要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除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外,教学内容还应包括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要求。例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保护个人信息和权力,负责信息的使用和发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些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通过“明确方向、提出建议、主题搜索、制作卡片、总结、阅读理解、展示观点、深入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